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methyl-2,2'-bipyrimidine 2-oxide | 916427-9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methyl-2,2'-bipyrimidine 2-oxide
英文别名
4-methyl-2,2′-bipyrimidine 2-oxide
4-methyl-2,2'-bipyrimidine 2-oxide化学式
CAS
916427-97-9
化学式
C9H8N4O
mdl
——
分子量
188.189
InChiKey
OVYLKHNKOHLYT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8
  • 重原子数:
    14.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65.61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hCl2(p-cymene)]2 、 4-methyl-2,2'-bipyrimidine 2-oxide二氯甲烷丙酮 为溶剂, 以81 %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非对称双氮供体配体的钌 (II) 半夹心络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摘要:
    在此,一种新的 Ru( II )-芳烃配合物 [( p -cymene)RuCl(bpyNO)]Cl, 1,带有 5-甲基-[2,2'-联嘧啶]-1- N -氧化物 (bpyNO, B )作为氮供体配体,已通过 [( p -cymene)RuCl(μ-Cl)] 2、A和 bpyNO 的反应制备。复杂的1通过 NMR 光谱、HR ESI-Mass 和 X 射线晶体学技术表征。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在基态的光学特性,并通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和瞬态 DFT (TD-DFT) 的计算证实了这些发现。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确定每种化合物在生物介质中都具有合适的稳定性。在几种不同的人类癌细胞系中,包括肺 (A549)、乳腺 (MCF7) 和宫颈 (HeLa) 细胞,以及正常细胞系肺成纤维细胞 (MRC5),A、B、1和另一种细胞毒活性Ru( II ) 络合物 [( p -cymene)RuCl(bpy)]Cl
    DOI:
    10.1039/d2nj06075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使用非对称双双双嘧啶-N-氧化物配体设计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弛豫过程的Dy 2单分子磁体:与单核对应物的比较
    摘要:
    在这里,我们报告双核[(μ-mbpymNO){(tmh)3 Dy} 2 ](1)单分子磁体(SMM),显示两个非等价的Dy III中心,该中心是根据Dy(tmh)3的反应合理制备的部分(tmh = 2,2,6,6-四甲基-3,5-庚二酸酯)和不对称双齿桥联配体4-甲基联嘧啶(mbpymNO)。取决于Dy III离子是与N ^ O还是N ^ N二齿供体对配位,Dy III位点呈NO 7(D 2 d几何)或N 2 O 6(D 4 d)协调领域。结果,观察到两个不同的热激活磁弛豫过程,其各向异性势垒分别为47.8和54.7K。从头算计算确认了两种不同弛豫现象的存在,并允许将47.8和54.7 K的能垒分配给Dy(N 2 O 6)和Dy(NO 7)位置。为了比较目的,还制备了两种单核络合物,[Dy(tta)3(mbpymNO)](2)和[Dy(tmh)3(phenNO)](3)。在这两种情况下,Dy
    DOI:
    10.1021/acs.inorgchem.8b004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ultidimensional Cyanide‐Bridged Heterometallic Fe <sup>II</sup> –Cu <sup>I</sup> and Homometallic Cu <sup>I</sup> Coordination Polymers from Solvothermal Reactions Involving either K <sub>3</sub> [Fe(CN) <sub>6</sub> ] or KCN as the Source of Cyanide Anions
    作者:Enrique Colacio、Ahderrahmane Debdoubi、Raikko Kivekäs、Antonio Rodríguez
    DOI:10.1002/ejic.200401000
    日期:2005.7
    cyanide-bridged heterometallic Fe I I -Cu 1 complex [Fe(CN) 4 (phen) 2 Cu 2 ](1). Its 3D network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from two types of fused cyanide-bridged 10- and 14-metal-membered centrosymmetric rings (Fe 2 Cu 8 and Fe 2 Cu 1 2 ), which are defined by the general sequences (Cu I ) 4 -Fe I I -(Cu I ) 4 -Fe I I ] and (Cu I ) 6 -Fe I I -(Cu I ) 6 -Fe I I }, respectively. The copper(I) and iron(n) atoms exhibit
    K 3 [Fe(CN) 6 ]、CuCl 2 .2H 2 O 和 1,10-咯啉 (phen) 在热条件下反应形成 3D 化物桥连异属 Fe II -Cu 1 配合物 [ Fe(CN) 4 (phen) 2 Cu 2 ](1)。其 3D 网络结构由两种稠合化物桥接的 10 和 14 属元中心对称环(Fe 2 Cu 8 和 Fe 2 Cu 1 2 )构成,它们由一般序列 (Cu I ) 4 定义-Fe II -(Cu I ) 4 -Fe II ]和(Cu I ) 6 -Fe II -(Cu I ) 6 -Fe II }。(I)和(n)原子分别表现出扭曲的三角形平面和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 I 是第一个通过热法制备的 3D 化物桥连双属配合物的例子。使用甲醇作为溶剂,KCN 作为化物阴离子和 2,2',6 的来源,6'-联嘧啶作为桥接配体导致二维同 (i)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