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Methyl-N-((S)-1-propyl-hex-4-ynyl)-benzenesulfonamide | 62421-3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Methyl-N-((S)-1-propyl-hex-4-ynyl)-benzene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
4-Methyl-N-((S)-1-propyl-hex-4-ynyl)-benzene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62421-38-9
化学式
C16H23NO2S
mdl
——
分子量
293.43
InChiKey
DETYBYMZZBDBCH-HNNXBMF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5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6.1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Methyl-N-((S)-1-propyl-hex-4-ynyl)-benzenesulfonamid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N,O-双三甲硅基乙酰胺 、 4 A molecular sieve 、 氢气sodium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醚正己烷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5.0h, 生成 2-Methyl-1-((S)-5-methyl-2-propyl-octahydro-quinolin-1-yl)-prop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4+2]环加成法高效不对称合成Pumiliotoxin C
    摘要:
    介绍了在中美洲青蛙物种的皮肤中发现的一种十氢喹啉生物碱天然 (-)-pumiliotoxin C (1) 的九个步骤中的有效不对称合成。从商业 (S)-正缬氨酸获得的对映体纯的起始材料 (S)-正缬氨醇 (3) 在单锅法中环化为甲苯磺酰化氮丙啶 5。用炔丙基溴化镁开环得到炔属磺酰胺甲苯磺酰胺 6,不含丙二烯异构体。化合物 6 在炔属 C 原子上甲基化,还原,并在液态 NH3 中用 Na 去保护,得到 (E)-构型不饱和胺 8,其与巴豆醛缩合生成亚胺 9,并与异丁酰氯 N-酰化生成关键中间体 2. 分子内 Diels-Alder 反应提供了 N-保护的八氢喹啉 10 的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酰胺催化加氢裂解后,得到天然1作为主要产物,总收率25%;3.2% 的异构体 11 在 4a、5 和 8a 位具有反向构型也被分离出来。
    DOI:
    10.1002/1522-2675(20010131)84:1<141::aid-hlca141>3.0.co;2-r
  • 作为产物:
    描述:
    (S)-(+)-2-氨基-1-戊醇正丁基锂 、 sodium hydride 、 magnesium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23.0h, 生成 4-Methyl-N-((S)-1-propyl-hex-4-yn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4+2]环加成法高效不对称合成Pumiliotoxin C
    摘要:
    介绍了在中美洲青蛙物种的皮肤中发现的一种十氢喹啉生物碱天然 (-)-pumiliotoxin C (1) 的九个步骤中的有效不对称合成。从商业 (S)-正缬氨酸获得的对映体纯的起始材料 (S)-正缬氨醇 (3) 在单锅法中环化为甲苯磺酰化氮丙啶 5。用炔丙基溴化镁开环得到炔属磺酰胺甲苯磺酰胺 6,不含丙二烯异构体。化合物 6 在炔属 C 原子上甲基化,还原,并在液态 NH3 中用 Na 去保护,得到 (E)-构型不饱和胺 8,其与巴豆醛缩合生成亚胺 9,并与异丁酰氯 N-酰化生成关键中间体 2. 分子内 Diels-Alder 反应提供了 N-保护的八氢喹啉 10 的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酰胺催化加氢裂解后,得到天然1作为主要产物,总收率25%;3.2% 的异构体 11 在 4a、5 和 8a 位具有反向构型也被分离出来。
    DOI:
    10.1002/1522-2675(20010131)84:1<141::aid-hlca141>3.0.co;2-r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and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natural pumiliotoxin-C. 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
    作者:Wolfgang Oppolzer、Elmar Flaskamp
    DOI:10.1002/hlca.19770600123
    日期:1977.1.26
    Abstract(−)‐Pumiliotoxin‐C‐hydrochloride, as well as its unnatural enantiomer,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an enantioselective manner starting from (S)‐ or (R)‐norvaline, respectively. In the crucial cycloaddition step 1112 (cf. scheme 2) the chiral center of 11 controls to a major extent the three developing centers of chirality. This synthesis shows unambigously the (2S)‐configuration of natural pumiliotoxin‐C.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