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ydroxy-3-(4-methoxyphenyl)-1-azaspiro[4.5]dec-3-en-2-one | 1600515-0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hydroxy-3-(4-methoxyphenyl)-1-azaspiro[4.5]dec-3-en-2-one
英文别名
——
4-hydroxy-3-(4-methoxyphenyl)-1-azaspiro[4.5]dec-3-en-2-one化学式
CAS
1600515-09-0
化学式
C16H19NO3
mdl
——
分子量
273.332
InChiKey
NLCTYWOFMGFAM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58.5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碘苯甲醚1-乙炔基环己基胺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腈 为溶剂, 20.0~60.0 ℃ 、100.0 kPa 条件下, 反应 18.0h, 生成 4-hydroxy-3-(4-methoxyphenyl)-1-azaspiro[4.5]dec-3-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DBU的存在下,在COF上修饰的Ag NPs是一种有效的催化体系,用于在大气压力下通过CO 2固定成炔丙基胺来合成四酸†
    摘要:
    通过将其插入反应性有机化合物中来固定CO 2的反应对于利用空气中存在的大量有害气体并因此减轻造成全球变暖的这种温室气体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可以通过适当设计具有高表面积和孔隙率以及良好的CO 2吸收能力的官能化多孔纳米催化剂来实现。本文中,我们首先报道了通过2,4,6-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FP)和对苯二胺的缩聚反应合成的共价有机骨架(COF)材料TpPa-1上银纳米颗粒(NPs)的装饰。所得材料Ag @ TpPa-1通过N 2进行了彻底表征吸附/解吸,粉末X射线衍射(PXRD),FE-SEM,TEM,UV-Vis,FT IR和热重技术。在DBU存在下,这种由Ag NP修饰的多孔COF在60°C的大气压下通过二氧化碳形成恶唑烷酮,在CO 2充当C1的情况下,对由多种炔丙基胺衍生物合成四酸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试剂。Ag @ TpPa-1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再循环效率,用于合成四酸,而没有Ag从催化剂表面浸出。
    DOI:
    10.1039/c9dt00017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lver Nanoparticles Architectured HMP as a Recyclable Catalyst for Tetramic Acid and Propiolic Acid Synthesis through CO <sub>2</sub> Captur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作者:Swarbhanu Ghosh、Aniruddha Ghosh、Sk Riyajuddin、Somnath Sarkar、Arpita Hazra Chowdhury、Kaushik Ghosh、Sk. Manirul Islam
    DOI:10.1002/cctc.201901461
    日期:2020.2.20
    of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Ag NPs) onto the material. The silver nanoparticle was decorated over the HMP‐2 to prepare the corresponding catalyst (Ag‐HMP‐2).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ewly produced material has been conducted by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studies, XPS, F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PXRD) methods. This microporous catalyst has spectacular
    超交联微孔聚合物(HMP-2)量身定制合成的最新进展凭借其可调节的孔隙率,可操作的设计和绝对有序的结构而聚集了相当多的浓度。这种结构完美的Ag NPS负载的碳催化剂(Ag-HMP-2)是通过无(III)催化的4,4'-双(溴甲基)-1,1'-联苯咔唑之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合成的通过将纳米颗粒(Ag NPS)附着到材料上。将纳米颗粒装饰在HMP-2上以制备相应的催化剂(Ag-HMP-2)。新生产的材料的表征已由N 2进行吸附/解吸研究,XPS,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方法。该微孔催化剂在大气二氧化碳压力下于60°C下具有各种活性,可用于从各种类型的炔丙基胺生物生产四酸。在末端炔烃上进行平行固定CO 2的尝试,以在1个大气压下合成丙酸。催化剂(Ag-HMP-2)表现出足够的循环能力,可在不降低催化活性的情况下最多进行五次催化运行,生成四酸丙酸
  • Novel Method of Tetramic Acid Synthesis: Silver-Catalyzed Carbon Dioxide Incorporation into Propargylic Amine and Intramolecular Rearrangement
    作者:Tomonobu Ishida、Ryo Kobayashi、Tohru Yamada
    DOI:10.1021/ol500806u
    日期:2014.5.2
    starting materials and harsh heating conditions in basic media. The present report provides a conceptually new synthetic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tetramic acid derivatives from easily available propargylic amines and carbon dioxide with a silver salt and DBU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已经研究了四酸生物作为医药或农药的生物活性杂环结构。传统的制备方法通常需要在基础介质中高度官能化的起始原料和苛刻的加热条件。本报告提供了一种概念上新颖的合成策略,用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由易于获得的炔丙基胺二氧化碳盐和DBU合成四甲基衍生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