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bis(trifluoromethoxy)biphenyl | 1261588-73-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bis(trifluoromethoxy)biphenyl
英文别名
1,1'-Biphenyl, 3,3'-bis(trifluoromethoxy)-;1-(trifluoromethoxy)-3-[3-(trifluoromethoxy)phenyl]benzene
3,3’-bis(trifluoromethoxy)biphenyl化学式
CAS
1261588-73-1
化学式
C14H8F6O2
mdl
——
分子量
322.207
InChiKey
YFTGRZXQPJKNI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5.2±35.0 °C(Predicted)
  • 密度:
    1.36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9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3’-bis(trifluoromethoxy)biphenyl四丁基氯化铵三氟乙酸三氟乙酸酐 作用下, 以 甲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5.33h, 生成 S-(trifluoromethyl)-2,8-bis(trifluoromethoxy)dibenzothiophenium nonaf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S-(三氟甲基)-2,8-双(三氟甲氧基)二苯并噻吩鎓三氟甲磺酸酯(Umemoto试剂IV)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
    开发了一种新型、强效且易于操作的亲电三氟甲基化试剂,S- (三氟甲基)-2,8-双(三氟甲氧基)二苯并噻吩鎓三氟甲磺酸盐(Umemoto试剂IV)。由于三氟甲氧基的非凡电子效应,Umemoto试剂IV可以通过易得的3,3'-双(三氟甲氧基)联苯通过一锅法轻松合成。结果表明,Umemoto 试剂 IV 比 Umemoto 试剂 II 更强大,可以更有效地对多种亲核底物进行三氟甲基化。此外,Umemoto试剂IV成功地用于制备有用的三氟甲氧基化剂三氟甲基九氟磺酸酯。实现了用三氟甲磺酸酐将 2,8-双(三氟甲氧基)二苯并噻吩直接转化为 Umemoto 试剂 IV,尽管产率较低。
    DOI:
    10.1016/j.jfluchem.2022.110015
  • 作为产物:
    描述:
    3-三氟甲氧基溴苯magnesium 、 iron(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19.17h, 以79%的产率得到3,3’-bis(trifluoromethoxy)bi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S-(三氟甲基)-2,8-双(三氟甲氧基)二苯并噻吩鎓三氟甲磺酸酯(Umemoto试剂IV)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
    开发了一种新型、强效且易于操作的亲电三氟甲基化试剂,S- (三氟甲基)-2,8-双(三氟甲氧基)二苯并噻吩鎓三氟甲磺酸盐(Umemoto试剂IV)。由于三氟甲氧基的非凡电子效应,Umemoto试剂IV可以通过易得的3,3'-双(三氟甲氧基)联苯通过一锅法轻松合成。结果表明,Umemoto 试剂 IV 比 Umemoto 试剂 II 更强大,可以更有效地对多种亲核底物进行三氟甲基化。此外,Umemoto试剂IV成功地用于制备有用的三氟甲氧基化剂三氟甲基九氟磺酸酯。实现了用三氟甲磺酸酐将 2,8-双(三氟甲氧基)二苯并噻吩直接转化为 Umemoto 试剂 IV,尽管产率较低。
    DOI:
    10.1016/j.jfluchem.2022.110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on-Catalyzed Isopropylation of Electron-Deficient Aryl and Heteroaryl Chlorides
    作者:James N. Sanderson、Andrew P. Dominey、Jonathan M. Percy
    DOI:10.1002/adsc.201601097
    日期:2017.3.20
    of secondary alkyl‐substituted aryl and heteroaryl chlorides challenge both selectivity an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This contribution describes the use of statistical design of experiments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sopropyl‐substituted (hetero)arenes with minimal isopropyl to n‐propyl isomerization. The reaction tolerates electronically diverse aryl chloride coupling
    传统的制备仲烷基取代的芳基和杂芳基化物的方法对选择性和官能团耐受性都提出了挑战。这种贡献描述了使用的实验统计设计来开发用于制备异丙基取代的(杂)芳烃的具有最小异丙到一个有效的过程Ñ丙基异构化。该反应可耐受电子形式多样的芳基偶合体,对于电子含量极低的芳族环(如酯和酰胺),可观察到出色的转化率。发现富电子体系,包括甲基和甲氧基取代的芳基,反应性较低。此外,当杂芳基化物进入交叉偶联方案时,发现该反应是最成功的。通过映射取代基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我们能够证明缺电子的芳基对于有效偶联是必不可少的,并使用电子结构计算通过估计每种芳基的电子亲和力来预测成功偶联的可能性。使用选定的芳基化物可达到中等程度的分离收率,对于所有偶合的杂芳基化物,获得中等至良好的分离产率。当使用2,6-二氯喹啉时,观察到极好的选择性,可在具有挑战性的底物上单取代。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