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chloroacetyl)imino]tris(2-methoxyphenyl)-λ5-stibane | 382148-9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chloroacetyl)imino]tris(2-methoxyphenyl)-λ5-stibane
英文别名
——
[(trichloroacetyl)imino]tris(2-methoxyphenyl)-λ5-stibane化学式
CAS
382148-91-6
化学式
C23H21Cl3NO4Sb
mdl
——
分子量
603.533
InChiKey
IAZSKPYQWGLLN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09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29.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chloroacetyl)imino]tris(2-methoxyphenyl)-λ5-stibane 在 moisture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tris(2-methoxyphenyl)stibane 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的合成、结构和反应:(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系列的第一次比较研究
    摘要:
    报道了(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的合成、结构和反应,以及一系列(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s 的结构和反应性的比较研究。邻位取代三芳基铋二氯化物的处理 1 (Ar(3)BiCl(2); Ar = 2-MeC(6)H(4), 2-MeOC(6)H(4), 2,4,6-Me( 3)C(6)H(2)) 与酰胺 2 (H(2)NCOR; R = CF(3), CCl(3), 3,5-(CF(3))(2)C(6) H(3)) 在二氯甲烷中 2.2 当量 KO-t-Bu 的存在下以 77-96% 的产率提供(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 3(Ar(3)Bi=NCOR)。邻位取代芳基配体和吸电子 N 取代基分别为反应性 Bi=N 键提供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一系列(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s (Ar(3)M=NCOR and H(3)M=NCOCF(3); M = P, As
    DOI:
    10.1021/ja003623l
  • 作为产物:
    描述:
    tris(2-methoxyphenyl)stibane oxide 、 三氯乙腈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trichloroacetyl)imino]tris(2-methoxyphenyl)-λ5-stib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的合成、结构和反应:(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系列的第一次比较研究
    摘要:
    报道了(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的合成、结构和反应,以及一系列(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s 的结构和反应性的比较研究。邻位取代三芳基铋二氯化物的处理 1 (Ar(3)BiCl(2); Ar = 2-MeC(6)H(4), 2-MeOC(6)H(4), 2,4,6-Me( 3)C(6)H(2)) 与酰胺 2 (H(2)NCOR; R = CF(3), CCl(3), 3,5-(CF(3))(2)C(6) H(3)) 在二氯甲烷中 2.2 当量 KO-t-Bu 的存在下以 77-96% 的产率提供(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 3(Ar(3)Bi=NCOR)。邻位取代芳基配体和吸电子 N 取代基分别为反应性 Bi=N 键提供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一系列(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s (Ar(3)M=NCOR and H(3)M=NCOCF(3); M = P, As
    DOI:
    10.1021/ja003623l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Reactions of (Acylimino)triaryl-λ<sup>5</sup>-bismuthanes:  Firs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cylimino)pnictorane Series
    作者:Yoshihiro Matano、Hazumi Nomura、Hitomi Suzuki、Motoo Shiro、Haruyuki Nakano
    DOI:10.1021/ja003623l
    日期:2001.11.1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reactions of (acylimino)triaryl-lambda(5)-bismuthanes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a series of (acylimino)pnictoranes are reported. Treatment of ortho-substituted triarylbismuth dichlorides 1 (Ar(3)BiCl(2); Ar = 2-MeC(6)H(4), 2-MeOC(6)H(4), 2,4,6-Me(3)C(6)H(2)) with amides 2 (H(2)NCOR; R = CF(3), CCl(3), 3,5-(CF(3))(2)C(6)H(3)) in the presence
    报道了(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的合成、结构和反应,以及一系列(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s 的结构和反应性的比较研究。邻位取代三芳基铋二氯化物的处理 1 (Ar(3)BiCl(2); Ar = 2-MeC(6)H(4), 2-MeOC(6)H(4), 2,4,6-Me( 3)C(6)H(2)) 与酰胺 2 (H(2)NCOR; R = CF(3), CCl(3), 3,5-(CF(3))(2)C(6) H(3)) 在二氯甲烷中 2.2 当量 KO-t-Bu 的存在下以 77-96% 的产率提供(酰基亚氨基)三芳基-λ(5)-铋烷 3(Ar(3)Bi=NCOR)。邻位取代芳基配体和吸电子 N 取代基分别为反应性 Bi=N 键提供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一系列(酰基亚氨基)pnictoranes (Ar(3)M=NCOR and H(3)M=NCOCF(3); M = P, A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