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2-((2-aminoethylimino)methyl)-4-methoxyphenolato)Cu(pyridine)](ClO4) | 1174176-3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2-((2-aminoethylimino)methyl)-4-methoxyphenolato)Cu(pyridine)](ClO4)
英文别名
[((E)-2-((2-aminoethylimino)methyl)-4-methoxyphenolato)Cu(py)](ClO4)
[((E)-2-((2-aminoethylimino)methyl)-4-methoxyphenolato)Cu(pyridine)](ClO4)化学式
CAS
1174176-33-0
化学式
C15H18CuN3O2*ClO4
mdl
——
分子量
435.323
InChiKey
NIGPOMOONSYICU-OKDQOLBW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联吡啶[((E)-2-((2-aminoethylimino)methyl)-4-methoxyphenolato)Cu(pyridine)](ClO4)甲醇 为溶剂, 以35%的产率得到[((E)-2-((2-aminoethylimino)methyl)-4-methoxyphenolato)2Cu2(μ-4,4'-bipyridine)](ClO4)2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晶体结构和双核铜的磁特性(II)化合物与三齿NNO希夫baseligands和桥接的脂族二胺和芳族二亚胺连接物†
    摘要:
    新型[[L a–d)2 Cu 2(μ-N–N)](ClO 4)2(1-6)的新型双核铜(II)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N–N =哌嗪,pip)或芳香 二亚胺 (N–N = 4,4'-联吡啶报道了4,4'-bipy)接头。铜配位体L -(L A- =(ë)-2 - ((2- aminoethylimino)甲基)苯酚,L B- =(ë)-2 - ((2- aminopropylimino)甲基) -苯酚,L C-=(E)-2-(((2-氨基乙基亚氨基)甲基)4-硝基苯酚盐,L d-=(E)-2-((2-氨基乙基亚氨基)甲基)4-甲氧基苯酚盐是源自单缩合的NNO三齿席夫碱。取代的水杨醛5-G-salH(G = NO 2,H,OMe)与乙二胺,en或 1,3-丙二胺,tn。化合物[(L a)2 Cu 2(MeOH)2(μ-4,4'-bipy)](ClO 4)2(1 ·2MeOH),[(L b)2 Cu
    DOI:
    10.1039/c0dt01304h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啶2-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 、 copper(II) perchlorate hexahydrate 、 乙二胺 在 KOH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醇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E)-2-((2-aminoethylimino)methyl)-4-methoxyphenolato)Cu(pyridine)](ClO4)
    参考文献:
    名称:
    5-取代水杨醛和二胺的三齿席夫碱的铜 (II) 配合物 - 取代基和二胺在单核、二核和三核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 晶体结构和磁性
    摘要:
    我们描述了一些铜 (II) 配合物与三齿阴离子席夫碱 L-,源自一些 5-取代水杨醛(5-G-salH,G = H,NO2 和 OMe)与乙二胺 (en) 或 1 的单缩合, 3-二氨基丙烷 (tn)。获得了单核[CuL(py)]+、双核[Cu2L2]2+和三核[Cu3L3(μ3-OH)]2+化合物,研究了影响配合物核数的因素,发现取决于反应条件, G的性质和二胺的长度。已经确定了七种代表性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还对双核和三核物种进行了磁性研究,并根据结构数据和当前的超交换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8)
    DOI:
    10.1002/ejic.20080037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