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iron(III)(octaethylporphyrine-(15)N4)Cl | 136630-3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ron(III)(octaethylporphyrine-(15)N4)Cl
英文别名
——
iron(III)(octaethylporphyrine-(15)N4)Cl化学式
CAS
136630-33-6
化学式
C36H44ClFeN4
mdl
——
分子量
628.045
InChiKey
NWWCYXFDLUMYRQ-CSIXBRLI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iron(III)(octaethylporphyrine-(15)N4)Clsodium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高度还原铁八乙基卟啉的共振拉曼表征:[Fe(OEP)]n-(n = 0、1 和 2)
    摘要:
    通过钠镜接触还原技术在四氢呋喃 (THF) 中获得的高度还原的铁 - 八乙基卟啉配合物 (Fe(OEP))/sup n-/ 观察到共振拉曼、EPR 和可见吸收光谱。(Fe(OEP))/sup -/ 和 (Fe(OEP))/sup 2 -/ 的拉曼谱线是根据 /su​​p 15/N 取代和细观氘化观察到的频移定性指定的。(Fe(OEP))/sup 2 -/ nu/sub 4/ 谱线与 Fe/sup II/ 复合物的频率相同,但 nu/sub 10/ 谱线在室温下的频率要低得多。(Fe(OEP))..sqrt.. 在 THF 中的整体光谱模式与 THF 中的 Fe/sup II/(OEP) 明显不同,并且在溶液冻结后显示出明显的变化,与报道的自旋一致冻结时过渡。因此,(Fe(OEP))/sup -/ 在 THF 溶液中被指定为高自旋 Fe/sup I/ 卟啉。(Fe(OEP))/sup 2 -/
    DOI:
    10.1021/ja00235a02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sonance Raman Study on Phot on eduction of Iron–Porphyrins. A Novel Insight into the Ligand-Aided Process
    作者:Vlastimil Fidler、Takashi Ogura、Shin-ichiro Sato、Katsuhiro Aoyagi、Teizo Kitagawa
    DOI:10.1246/bcsj.64.2315
    日期:1991.8
    (νFe–alcohol) resonance Raman (RR) band. Since this band exhibited an appreciable frequency shift between ROH and ROD, coordination of the alcohol in a protonated form was suggested. When a primary or secondary alcohol was added to the CH2Cl2 solution of FeIII (OEP)Cl in the presence of 2MeIm, a new absorption band appeared around 560–590 nm and the νFe–alcohol RR band was most intense for excitation at the maximum
    通过可见光在有机溶剂中光还原 Fe(OEP)(OEP:八乙基卟啉)被证明是一种配体辅助过程,其中碱(例如 2-甲基咪唑(2MeIm)和脂肪醇同时配位到两个轴向位置)需要离子。通过观察 Fe-醇拉伸(νFe-醇)共振拉曼(RR)带证明了醇的配位。由于该频带在 ROH 和 ROD 之间表现出明显的频移,因此建议将醇以质子化形式进行配位。当在 2MeIm 存在的情况下,将伯醇或仲醇加入 FeIII (OEP)Cl 的 CH2Cl2 溶液中时,在 560-590 nm 附近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带,νFe-醇 RR 带在最大激发时最强。新的吸收带。因此,新的吸收被分配到醇到 FeIII 电荷转移 (CT) 带。叔醇既没有给出 CT 带,也没有给出 νFe-酒精 RR 带,尽管有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