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oc-cytisine | 207390-6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oc-cytisine
英文别名
(1R,5R)-tert-Butyl 8-oxo-4,5,6,8-tetrahydro-1H-1,5-methanopyrido[1,2-a][1,5]diazocine-3(2H)-carboxylate;tert-butyl (1R,9R)-6-oxo-7,11-diazatricyclo[7.3.1.02,7]trideca-2,4-diene-11-carboxylate
N-Boc-cytisine化学式
CAS
207390-62-3
化学式
C16H22N2O3
mdl
——
分子量
290.362
InChiKey
LRZXKUVXRCUQGG-NWDGAFQ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74.1±44.0 °C(Predicted)
  • 密度:
    1.2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49.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Boc-cytisineplatinum(IV) oxide盐酸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92 %的产率得到tetrahydrocyti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二胺类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手性配体的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性二胺类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通式结构或其盐,Q环为取代或未取代的六元环,X为‑CH2‑,或者X为碳氧双键或碳硫双键;R1‑R7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20的烷基、C1‑C20的卤代烷基、C1‑C20的烷氧基、C6‑C20的芳基、C2‑C20的酯基、C2‑C20的羰基、C2‑C20的烷氧羰基、烯基、炔基、氨基、酰胺基、磺酰基、氰基、硝基、羧基、羟基或巯基。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在水相中能够实现高反应活性及高立体选择性,在绿色合成层面也属于一项新的挑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
    公开号:
    CN115215866A
  • 作为产物:
    描述:
    N-benzylcytisine盐酸邻苯二甲酸亚胺 、 sodium perborate tetrahydrate 、 四甲基乙二胺三苯基膦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偶氮二甲酸二乙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78.0~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99.17h, 生成 N-Boc-cyti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Cytisine:获得立体化学定义和功能灵活的哌啶支架†
    摘要:
    N-苄基金雀花碱通过定向 C(6) 锂化、硼化和氧化进行有效的 C(6)–N(7) 裂解,以提供包含高度官能化的顺式-3,5-二取代哌啶的“特权”杂环核心单元对映体纯的形式。该单元作为探索化学空间的一种手段所提供的潜力已经过评估,并且已经定义(并说明)了允许选择性操纵 N(1)、C(3') 和吡啶酮 N 的方法。吡啶酮核心也可以通过多样化溴化(在 C(3'') 和 C(5'')) 与基于 Ir 催化的硼化的直接 C-H 活化互补,以提供对 C(4'') 的访问。评估了使用基于硼酸盐的 1,2-迁移作为介导 C(6)-N(7) 裂解金雀花碱的替代触发器,但失败了。然而,中间体硼酸盐的稳定性为使用 Matteson 同源化和 Zweifel 烯化制备金雀花碱本身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DOI:
    10.1039/c8ob01456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isible-light-mediated decarboxylative alkylation of 2-pyridone derivatives <i>via</i> a C3-selective C–H functionalization
    作者:Worawat Niwetmarin、Rungroj Saruengkhanphasit、Chatchakorn Eurtivong、Somsak Ruchirawat
    DOI:10.1039/d1ob01829a
    日期:——
    direct C–H functionalization approach to access C3-alkylated 2-pyridone derivatives is reported. This study utilizes N-hydroxyphthalimide (NHPI) esters of various carboxylic acids as sources of alkyl radicals by reductive cleavage under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occurred site-selectively at C3 of 2-pyridone to give the desired products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报道了一种直接的 C-H 官能化方法来获得 C3-烷基化的 2-吡啶酮衍生物。本研究利用各种羧酸的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NHPI) 酯作为烷基自由基的来源,在光催化反应条件下通过还原裂解。碳-碳键的形成在 2-吡啶酮的 C3 位点选择性地发生,从而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得到所需的产物。该方法能够更快地获得可用于合成小分子药物的C3-烷基化吡啶酮化合物。
  • 金雀花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癌作用研究
    申请人: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350902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本发明涉及雀花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癌作用研究,主要解决该类化合物较少的技术问题。该类化合物具有的结构通式如I和II所示:III以雀花碱为原料,叔丁氧羰基保护基得到化合物17,然后与劳森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18,脱去保护基得到化合物19,然后还原胺化得到化合物1‑4,或酸胺缩合得到化合物5‑8;或化合物17然后通过N‑代丁二酰亚胺代得到化合物20,化合物20在与劳森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21,去保护基得到化合物22,然后还原胺化得到化合物9‑12。
  • Iridium-Catalysed C–H Borylation of 2-Pyridones; Bisfunctionalisation of CC4
    作者:Hugo Campello、Timothy Gallagher、Aurélien Honraedt、Worawat Niwetmarin、Cecilia Gotti
    DOI:10.1055/s-0036-1591594
    日期:2018.9
    Abstract The high regiosele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iridium-catalysed borylation of pyridones has been exploited to provide a very direct and efficient entry to C(10) doubly substituted CC4 variants of cytisine. Two approaches have been evaluated based on (i) C–H activation of cytisine (or an N-substituted derivative) followed by N-alkylation (to enable dimer formation) and (ii) direct C–H activation and
    摘要 与催化的吡啶酮的化作用相关的高区域选择性已被利用来提供一个非常直接和有效的进入胱酸的C(10)双取代的CC4变体的途径。基于(i)半胱酸(或N-取代的衍生物)的C–H活化,随后的N-烷基化(以使二聚体形成)和(ii)CC4的直接C–H活化和化,已评估了两种方法。两种方法都提供了对C(10)-官能化CC4衍生物的访问,但是CC4的直接硼酸酯化允许更广泛的官能团互变。 与催化的吡啶酮的化作用相关的高区域选择性已被利用来提供一个非常直接和有效的进入胱酸的C(10)双取代的CC4变体的途径。基于(i)半胱酸(或N-取代的衍生物)的C–H活化,随后的N-烷基化(以使二聚体形成)和(ii)CC4的直接C–H活化和化,已评估了两种方法。两种方法都提供了对C(10)-官能化CC4衍生物的访问,但是CC4的直接硼酸酯化允许更广泛的官能团互变。
  • Iridium-Catalyzed Site-Selective C–H Borylation of 2-Pyridones
    作者:Koji Hirano、Masahiro Miura、Wataru Miura
    DOI:10.1055/s-0036-1588735
    日期:2017.11
    An iridium-catalyzed site-selective C–H borylation of 2-pyridon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ite selectivity is pre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steric factors, and we can access C4, C5, and C6 C–H on the 2-pyridone ring by the judicious choice of ligand and solvent. Subsequent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of the borylated products also proceeds to form the corresponding arylated pyridones in good overall
    开发了一种催化的 2-吡啶酮位点选择性 C-H 化反应。位点选择性主要由空间因素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明智地选择配体和溶剂来访问 2-吡啶酮环上的 C4、C5 和 C6 C-H。随后化产物的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也以良好的总收率形成相应的芳基化吡啶酮。
  • Unlocking Nicotinic Selectivity via Direct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Cytisine
    作者:Hugo Rego Campello、Silvia G. Del Villar、Aurélien Honraedt、Teresa Minguez、A. Sofia F. Oliveira、Kara E. Ranaghan、Deborah K. Shoemark、Isabel Bermudez、Cecilia Gotti、Richard B. Sessions、Adrian J. Mulholland、Susan Wonnacott、Timothy Gallagher
    DOI:10.1016/j.chempr.2018.05.007
    日期:2018.7
    at the α7 nAChR subtype. Site-specific modification of (−)-cytisine via Ir-catalyzed CH activation provides access to C(10) variants 6–10, 13, 14, 17, 20, and 22, and docking studies reveal that C(10) substitution targets the complementary region of the receptor binding site, mediating subtype differentiation. C(10)-modified cytisine ligands retain affinity for α4β2 nAChR and are partial agonists
    区分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以靶向高亲和力尼古丁α4β2亚型是开发有效成瘾疗法的主要挑战。尽管胱酸1和伐尼克兰2(目前的戒烟药物)是α4β2的部分激动剂,但这些药物对α7nAChR亚型表现出完全的激动作用。( - ) -的位点特异性修饰经由催化的C-H活化雀花碱提供了访问C(10)变体6 - 10,13,14,17,20,和22,和对接研究表明C(10)替代靶向受体结合位点的互补区域,介导亚型分化。C(10)修饰的胱配体保留对α4β2nAChR的亲和力,并且是部分激动剂,与α3β4和α7亚型相比,对α4β2的选择性增强,并且关键地,对α7的活性微不足道。分子动力学模拟将C(10)部分链接到受体亚型分化。确定了超出直接结合位点的关键残基,并表征了导致这些关键差异的分子平构象行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