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isopropylbenzaldehyde)imidazo[4,5-f ][1,10]phenanthroline | 1330067-2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isopropylbenzaldehyde)imidazo[4,5-f ][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2-(4-isopropylphenyl)-1H-imidazo-[4,5-f ]-[1,10]-phenanthroline;2-(4-isopropyl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4-(isopropylbenzaldehyde)imidazo[4,5-f ][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1330067-23-6
化学式
C22H18N4
mdl
——
分子量
338.412
InChiKey
QKGANEUXDCHBI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5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54.4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isopropylbenzaldehyde)imidazo[4,5-f ][1,10]phenanthroline 、 [(2-(3-fluorophenyl)-4-methylpyridine)2Ir( μ-Cl)]2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6%的产率得到C46H36F2IrN6(1+)*Cl(1-)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 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配体的新型铱配合物(III):合成、表征、电化学和光致发光研究
    摘要:
    摘要 合成并表征了带有不同取代基(-CH3、-CH(CH3)2、-OCH3、-C6H5)的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的铱配合物。已经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和溶剂对具有 [Cl] 和 [PF6] 抗衡阴离子的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由于 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配体的π-电子共轭的延伸,合成的配合物显示出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结果表明抗衡阴离子([Cl]和[PF6])的选择对配合物的量子产率有重要影响。在甲苯中,具有苯基取代基的化合物 4 在 [Cl] 抗衡阴离子存在下,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显示出准分子发射。在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哈米特取代基常数之间观察到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性可以预测取代基对电化学研究的影响。
    DOI:
    10.1016/j.molstruc.2020.129415
  • 作为产物:
    描述:
    1,10-菲罗啉硫酸 、 ammonium acetate 、 硝酸溶剂黄146 、 sodium bromide 作用下, 反应 2.0h, 生成 4-(isopropylbenzaldehyde)imidazo[4,5-f ][1,10]phenanth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检测带有扩展菲咯啉环的钌(II)配合物的DNA结合模式的分析技术。
    摘要:
    这篇综述描述了用于检测DNA探针(例如具有杂环咪唑并菲咯啉(IP)配体的Ru(II)配合物)的分析技术。药物-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是有用的生化技术,可用于在体外和体内可视化DNA。与DNA结合的小分子的相互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涉及共价结合,另一类涉及非共价结合。DNA中的共价结合是不可逆的,并可能导致抑制所有DNA过程,从而导致细胞死亡。通常,共价相互作用导致核酸结构的永久改变。分子与DNA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可能是由于静电相互作用,嵌入和沟槽结合所致。DNA探针的这些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各种光谱技术来探索。紫外可见光,发射,发射猝灭光谱,粘度和热变性测量。
    DOI:
    10.1007/s10895-017-2151-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DNA Binding Properties, Fluorescence Studies and Toxic Activity of Cobalt(III) and Ruthenium(II) Polypyridyl Complexes
    作者:Penumaka Nagababu、Mynam Shilpa、J. Naveena Lavanya Latha、Ira Bhatnagar、P. N. B. S. Srinivas、Yata Praveen Kumar、Kotha Laxma Reddy、Sirasani Satyanarayana
    DOI:10.1007/s10895-010-0743-9
    日期:2011.3
    and its complexes [Ru(phen)2(ippip)]2+(1),[Co(phen)2(ippip)]3+(2),[Ru(bpy)2(ippip)]2+(3),[Co(bpy)2(ippip)]3+(4)(bpy=2,2-bipyridine) and (phen=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S+-MS, 1H and 13C NMR. The DNA 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 four complex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lexes bind to
    配体4-(异丙基苯甲醛)咪唑并[4,5- f ][1,10]咯啉(ippip)及其配合物[Ru(phen) 2 (ippip)] 2+ ( 1) ,[Co(phen) 2 (ippip)] 3+ ( 2 ),[Ru(bpy) 2 (ippip)] 2+ ( 3 ),[Co(bpy) 2 (ippip)] 3+ ( 4 )(bpy=2,2-联吡啶)和 (phen=1,10-咯啉) 合成并通过 ES + -MS、1 H 和13核磁共振。通过不同的分光光度法和粘度测量研究了四种复合物的 DNA 结合特性。结果表明复合物通过嵌入与小牛胸腺 DNA (CT-DNA) 结合。当在 365 nm 照射时,复合物促进 pBR322 DNA 的光切割,并且在可比的实验条件下,复合物 1 比 2、3、4 复合物更有效地切割 DNA。此外,光裂解研究表明单线态氧 ( 1 O 2 ) 在光裂解中起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