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phenylpyrrolidine-3-carboxylate | 82959-8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phenylpyrrolidine-3-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methyl (2S,3S)-2-phenylpyrrolidine-3-carboxylate
methyl 2-phenylpyrrolidine-3-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82959-87-3;82959-88-4;95683-62-8
化学式
C12H15NO2
mdl
——
分子量
205.257
InChiKey
CQACFNSKPYNJEE-WDEREUQ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2.2±42.0 °C(Predicted)
  • 密度:
    1.10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酰胺2-氟吡啶三氟甲磺酸酐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46.5h, 生成 methyl 2-phenylpyrrolidine-3-carboxylatecis-3-(methoxycarbonyl)-2-phenylpyrrol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锅还原1,3-偶极环仲酰胺的加成反应:伯酰胺的两步转化
    摘要:
    据报道,第二芳族N-(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酰胺与反应性双极性亲和剂进行一锅还原1,3-偶极环加成反应。该方法依赖于通过三氟甲磺酸酰胺活化,用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TMDS)进行部分还原以及用氟化铯(CsF)进行甲硅烷基化来原位生成不稳定的NH甲亚胺基内鎓盐偶极。在温和条件下运行,该反应可耐受多个敏感的官能团,并以71-93%的收率提供环加合物。使用反应性较低的亲脂性双极性丙烯酸甲酯导致仅40%收率的环加合物。假定NH-偶氮甲基1,3偶极的(Z)几何中间体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更高的收率和更高的顺式。带有吸电子基团的底物的非对映选择性。该模型的特征是通过碳负离子-芳基环相互作用形成非常规的循环过渡态。因为起始仲酰胺可以由普通的伯酰胺制备,所以当前的方法也构成了伯酰胺的两步转化。
    DOI:
    10.1021/acs.joc.6b0108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Origin of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ies in 1,3-Cycloadditions of Azomethine Ylides Generated from<i>N</i>-(Benzylidene)trimethylsilylmethylamine and the Related Compounds
    作者:Nobuyuki Imai、Hiroaki Tokiwa、Yukio Akahori、Kazuo Achiwa
    DOI:10.1246/cl.1986.1113
    日期:1986.7.5
    Th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ab initio procedures) was found to clearly explain the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ies in 1,3-dipolar cycloadditions of the azomethine ylides to conjugated olefins yielding the pyrrolidines.
    研究发现,前沿分子轨道理论(ab initio 程序)可以清楚地解释偶氮甲基酰化物与共轭烯烃发生 1,3 双极环加成反应生成吡咯烷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
  • Imai, Nobuyuki; Achiwa, Kazuo,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87, vol. 35, # 2, p. 593 - 601
    作者:Imai, Nobuyuki、Achiwa, Kazuo
    DOI:——
    日期:——
  • Achiwa, Kazuo; Imai, Nobuyuki; Inaoka, Tetsuya,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84, vol. 32, # 7, p. 2878 - 2881
    作者:Achiwa, Kazuo、Imai, Nobuyuki、Inaoka, Tetsuya、Sekiya, Minoru
    DOI:——
    日期:——
  • One-Pot Reductiv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Secondary Amides: A Two-Step Transformation of Primary Amides
    作者:Pei-Qiang Huang、Qi-Wei Lang、Xiu-Ning Hu
    DOI:10.1021/acs.joc.6b01080
    日期:2016.11.4
    of secondary aromatic N-(trimethylsilylmethyl)amides with reactive dipolarophiles is reported. The method relies on the in situ generation of nonstabilized NH azomethine ylide dipoles via amide activation with triflic anhydride, partial reduction with 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 (TMDS), and desilylation with cesium fluoride (CsF). Running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reaction tolerated several sensitive
    据报道,第二芳族N-(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酰胺与反应性双极性亲和剂进行一锅还原1,3-偶极环加成反应。该方法依赖于通过三氟甲磺酸酰胺活化,用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TMDS)进行部分还原以及用氟化铯(CsF)进行甲硅烷基化来原位生成不稳定的NH甲亚胺基内鎓盐偶极。在温和条件下运行,该反应可耐受多个敏感的官能团,并以71-93%的收率提供环加合物。使用反应性较低的亲脂性双极性丙烯酸甲酯导致仅40%收率的环加合物。假定NH-偶氮甲基1,3偶极的(Z)几何中间体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更高的收率和更高的顺式。带有吸电子基团的底物的非对映选择性。该模型的特征是通过碳负离子-芳基环相互作用形成非常规的循环过渡态。因为起始仲酰胺可以由普通的伯酰胺制备,所以当前的方法也构成了伯酰胺的两步转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R,2''R)-(-)-2,2''-联吡咯烷 麦角甾-7,22-二烯-3-基亚油酸酯 马来酰亚胺霉素 马来酰亚胺基甲基-3-马来酰亚胺基丙酸酯 马来酰亚胺丙酰基-dPEG4-NHS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6-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24-丙酸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12-丙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六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二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三(乙烯乙二醇)-丙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丙烯酸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PEG3-羟基 马来酰亚胺-PEG2-胺三氟醋酸盐 马来酰亚胺-PEG2-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 频哪醇硼酸酯 顺式4-甲基吡咯烷酮-3-醇盐酸盐 顺式3,4-二氨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二甲基 1-苄基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N-[2-(2,6-二甲基-1-哌啶基)乙基]-2-氧代-4-苯基-1-吡咯烷乙酰胺 顺式-N-Boc-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5-苄基-2-叔丁氧羰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4-氧代-六氢-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羟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2-甲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2,5-二甲基吡咯烷 顺式-1-苄基-3,4-吡咯烷二甲酸二乙酯 顺式-(9CI)-3,4-二乙烯-1-(三氟乙酰基)-吡咯烷 顺-八氢环戊[c]吡咯-5-酮盐酸盐 非星匹宁 阿维巴坦中间体1 阿曲生坦中间体 阿曲生坦 间甲氧基苯乙腈 铂(2+)羟基乙酸酯-吡咯烷-3-胺(1:1:1) 钾2-氧代吡咯烷-1-磺酸酯 钠1-[(9E)-9-十八碳烯酰基氧基]-2,5-二氧代-3-吡咯烷磺酸酯 金刚烷-1-基(吡咯烷-1-基)甲酮 酸-1-吡咯烷-1,4-氨基-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酯,(2S,4R)- 酚丙氢吡咯 试剂3-Mercaptopropanyl-N-hydroxysuccinimideester 西他利酮 血红素酸 螺虫乙酯残留代谢物Mono-Hydroxy 萘吡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