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乙酸-(2,4-二氯-5-氟-苯胺) | 398-92-5

中文名称
乙酸-(2,4-二氯-5-氟-苯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Ν-(2,4-dichloro-5-fluorophenyl)acetamide
英文别名
N-(2,4-dichloro-5-fluorophenyl)acetamide;5-Fluor-2.4-dichlor-acetanilid;2.4-Dichlor-5-fluor-N-acetyl-anilin;acetic acid-(2,4-dichloro-5-fluoro-anilide);Essigsaeure-(2,4-dichlor-5-fluor-anilid)
乙酸-(2,4-二氯-5-氟-苯胺)化学式
CAS
398-92-5
化学式
C8H6Cl2FNO
mdl
——
分子量
222.046
InChiKey
AXCPCIUBRJPZS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avum Septi Pellucidi in First-Episode Patients and Young Relatives at Risk for Schizophrenia
    摘要:
    摘要对精神分裂症(SZ)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的隔膜腔(CSP)增多。此外,CSP 的存在还被引用来支持 SZ 早期神经发育假说。我们的目的是评估首发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以评估CSP的频率。我们对40名首次发病的SZ患者、19名SZ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精神病儿童和高危青少年后代以及59名对照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进行了视觉评估,以确定CSP的存在和大小。我们的分析表明,SZ 患者、高危受试者和对照组之间在 CSP 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即使将分析局限于大面积的 CSP,也没有发现任何差异。此外,也没有观察到 CSP 与性别或手型之间的关联。在首次发病的 SZ 受试者中没有发现 CSP 异常,这可能表明 SZ 的特征不是发育介导的 CSP 改变。此外,SZ家族史可能不会增加CSP的可能性。
    DOI:
    10.1017/s1092852900017478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Cavum Septi Pellucidi in First-Episode Patients and Young Relatives at Risk for Schizophrenia
    摘要:
    摘要对精神分裂症(SZ)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的隔膜腔(CSP)增多。此外,CSP 的存在还被引用来支持 SZ 早期神经发育假说。我们的目的是评估首发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以评估CSP的频率。我们对40名首次发病的SZ患者、19名SZ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精神病儿童和高危青少年后代以及59名对照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进行了视觉评估,以确定CSP的存在和大小。我们的分析表明,SZ 患者、高危受试者和对照组之间在 CSP 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即使将分析局限于大面积的 CSP,也没有发现任何差异。此外,也没有观察到 CSP 与性别或手型之间的关联。在首次发病的 SZ 受试者中没有发现 CSP 异常,这可能表明 SZ 的特征不是发育介导的 CSP 改变。此外,SZ家族史可能不会增加CSP的可能性。
    DOI:
    10.1017/s109285290001747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olvent-free aromatic C–H functionalisation/halogenation reactions
    作者:Robin B. Bedford、Jens U. Engelhart、Mairi F. Haddow、Charlotte J. Mitchell、Ruth L. Webster
    DOI:10.1039/c0dt00385a
    日期:——
    The solvent-free, palladium-catalysed reaction of anilides with CuCl2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opper acetate yields ortho-chlorinated anilid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even on a large scale (100 mmol). By contrast, the equivalent reactions with copper bromide, either solvent free or in 1,2-dichloroethane,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alladium, under air or inert conditions, gave the products
    无溶剂 催化的苯甲酸酯与 2 在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 醋酸铜即使大规模(100 mmol),也能以良好或优异的收率得到邻苯甲酸酯。相比之下,与溴化铜,无溶剂或在 1,2-二氯乙烷,无论是否存在 在空气或惰性条件下,得到简单的亲电子化产物。机理研究突显了Palladacyclic中间体的参与,其中之一在结晶学上已得到表征,随后会与之发生反应。(II),化 产生苯胺产品。
  •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etero)aryl Chlorides and Vinyl Chloride with 1,2‐Dichloroethane
    作者:Yujie Liang、Fengguirong Lin、Yeerlan Adeli、Rui Jin、Ning Jiao
    DOI:10.1002/anie.201814570
    日期:2019.3.26
    electrocatalysis strategy for the catalytic dehydrochlorination of DCE at the cathode simultaneously with anodic oxidative aromatic chlorination using the released HCl as the chloride source for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value‐added (hetero)aryl chlorides. The mild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protocol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the efficient late‐stage chlorination of bioactive molecules.
    尽管在有机合成中同时使用1,2-二氯乙烷(DCE)作为化试剂,同时释放出氯乙烯作为有用的副产物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但由于其存在的挑战,它仍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尚未实现。苛刻的脱氯化氢条件和缓慢的CH化过程。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双功能电催化策略,用于在阴极处DCE的催化脱氯化氢,同时使用释放的HCl作为化物来源进行阳极氧化芳族化,以有效合成增值的(杂)芳基化物。该协议的温和性和实用性通过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后期化进一步得到了证明。
  • 一类苯并杂环类化合物及其治疗癌症的用途
    申请人: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9081813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本发明公开了式Ⅰ所示的苯并杂环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晶型、或其溶剂合物、或其同位素体、或其互变异构体、或其立体化学异构体。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能够显著减少全长雄激素受体(AR‑FL)和变异雄激素受体(AR‑v7)的表达,抑制癌细胞,尤其是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对癌症,尤其是前列腺癌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 Yakobson,G.G. et al.,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62, vol. 32, p. 3078 - 3081
    作者:Yakobson,G.G.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