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bromo-(E)-aplysinopsin | 1636131-5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bromo-(E)-aplysinopsin
英文别名
(E)-5-((6-bromo-1H-indol-3-yl)methylidenyl)-2-imino-1,3-dimethylimidazolidin-4-one hydroiodide;6-bromo-(E)-aplysinopsin iodhydrate
6-bromo-(E)-aplysinopsin化学式
CAS
1636131-54-8
化学式
C14H13BrN4O*HI
mdl
——
分子量
461.1
InChiKey
FWVGOCKVNWCXJT-HHSPKRT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3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63.19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bromo-(E)-aplysinopsin(CuOTf)*toluen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4.0h, 以11.6%的产率得到bis(6-bromoindol-3-yl)-2,9-diimino-1,3,8,10-tetramethyl-1,3,8,10-tetraaza-bispiro[4.1.4.1]dodecane-4,11-dione dihydroiod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Aplysinopsin系列中的内在反应性来合成复杂的二聚体:从头到尾都是天然的
    摘要:
    摘要 Apssinopsin单体被认为是更广泛的海洋生物碱Apssinopsin家族的合理的生物合成前体。从这种状态来看,利用它们的内在反应性进行二恶唑或环皂素的合成的想法是逻辑上出现的。这些生物合成方面的考虑使我们首次合成了咔唑B和其他有价值的环丁烷。当进一步利用预编码的反应性时,我们的第一个总合成的tubastrindole B源自其dictazole型前体的扩环级联。此外,瞬态生物合成中间体的分离与含乙内酰脲的单体的二聚化结果相结合,使我们能够解释环皂素A和B的形成。 1引言 2轻松获得Dictazole Cyclobutanes 3扩环合成环皂甙 4结论与未来展望 Apssinopsin单体被认为是更广泛的海洋生物碱Apssinopsin家族的合理的生物合成前体。从这种状态来看,利用它们的内在反应性进行二恶唑或环皂素的合成的想法是逻辑上出现的。这些生物合成方面的考虑使我们首次合成了
    DOI:
    10.1055/s-0034-1381032
  • 作为产物:
    描述:
    6-溴吲哚-3-甲醛2-imino-1,3-dimethylimidazolidin-4-one hydroiodide哌啶 作用下, 反应 4.0h, 以42%的产率得到6-bromo-(E)-aplysinopsin
    参考文献:
    名称:
    人工日光照射下(±)-二唑B的自发仿生形成
    摘要:
    出于生物合成方面的考虑,首次报道了dictazole B的总合成。提供了容易获得具有海洋挑战性的环丁烷生物碱的实验证据,这些生物碱通常被认为是结构更复杂的生物合成前体。
    DOI:
    10.1002/anie.2014034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NA‐Templated [2+2] Photocycloaddition: A Straightforward Entry into the Aplysinopsin Family of Natural Products
    作者:Nicolas Duchemin、Adam Skiredj、Justine Mansot、Karine Leblanc、Jean‐Jacques Vasseur、Mehdi A. Beniddir、Laurent Evanno、Erwan Poupon、Michael Smietana、Stellios Arseniyadis
    DOI:10.1002/anie.201806357
    日期:2018.9.3
    excellent yields. DNA provides unique templating interactions enabling a singular mimic of the solidstate aggregation necessary for the [2+2] photocycloaddition to occur. This method was ultimately used to promote the prerequisite dimerizations leading to both dictazole B and tubastrindole B, thus constituting the first example of a DNA‐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o be applied to the total synthesis of a
    生物合成方面的考虑启发我们利用DNA提供的模板性质来促进[2 + 2]光诱导的环加成反应。该方法是基于(E)-皂甙,以前被证明在溶液中无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鲑鱼睾丸DNA(st-DNA)的存在下,这种色酸衍生的烯烃在光照下可重现,得到了相应的均二聚螺旋融合的​​环丁烷,收率很高。DNA提供了独特的模板相互作用,使[2 + 2]光环加成发生所必需的固态聚集体成为奇异的模拟体。该方法最终被用于促进导致二恶唑B和tubastrindole B的先决二聚化,从而构成了DNA介导的转化的第一个实例,可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总合成。
  • Expanding the ‘aplysinospin cascade’ through DNA-templated [2+2] photocycloaddition
    作者:Samuel Oger、Nicolas Duchemin、Yara Mayssa Bendiab、Nicolas Birlirakis、Adam Skiredj、Somia Rharrabti、Jean-Christophe Jullian、Erwan Poupon、Michael Smietana、Stellios Arseniyadis、Laurent Evanno
    DOI:10.1039/d3cc00673e
    日期:——

    We report here a general and scalabl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cyclobutane-containing natural products and analogues thereof via a DNA-templated [2+2] photo-induced homo- and heterodimerization of aplysinopsins.

    我们在此报告了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方法,该方法通过 DNA 引发的 aplysinopsins 的[2+2]光诱导同源和异源二聚化,合成含环丁烷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