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biphenyl-3-(2H)-pyridazinone | 260353-1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biphenyl-3-(2H)-pyridazinone
英文别名
6-Biphenyl-4-ylpyridazin-3-ol;3-(4-phenylphenyl)-1H-pyridazin-6-one
6-biphenyl-3-(2H)-pyridazinone化学式
CAS
260353-13-7
化学式
C16H12N2O
mdl
——
分子量
248.284
InChiKey
UDWRGUMSXDSUS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1.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biphenyl-3-(2H)-pyridazinone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0h, 生成 2-[4-[[6-(4-Phenylphenyl)pyridazin-3-yl]amino]phenyl]sulfonylguan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Kassab; Sayed; Radwan, Revue Roumaine de Chimie, 2001, vol. 46, # 6, p. 649 - 65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6-biphenyl-3-chloropyridazin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90%的产率得到6-biphenyl-3-(2H)-pyridaz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哒嗪酮衍生物、制备方法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 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哒嗪酮衍生物、制备方法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哒嗪酮衍生物具有如式(1)或式(2)表示的结构,其中:Ar1、Ar2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氰基、碳原子数为6‑4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2‑40的杂芳基、氨基、‑NR3R4;R3、R4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m、n、k各自独立地选自1、2或3;该哒嗪酮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和空穴阻挡性质,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电子传输材料或空穴阻挡材料,
    公开号:
    CN108503591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cope and limitation of propylene carbonate as a sustainable solvent in the Suzuki–Miyaura reaction
    作者:Andrea Czompa、Balázs László Pásztor、Jennifer Alizadeh Sahar、Zoltán Mucsi、Dóra Bogdán、Krisztina Ludányi、Zoltán Varga、István M. Mándity
    DOI:10.1039/c9ra07044c
    日期:——
    re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used transformations in drug research. Thus making this reaction more sustainable is of considerable current interest. Here we show that propylene carbonate (PC) can be used as a solvent for the Suzuki–Miyaura reaction. PC is one of the greenest solvents since it is synthesized under green conditions by the use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All reactions proceeded well and good
    Suzuki-Miyaura 反应是药物研究中最常用的转化之一。因此,使这种反应更具可持续性是当前相当大的兴趣。在这里,我们表明碳酸亚丙酯 (PC) 可用作 Suzuki-Miyaura 反应的溶剂。PC 是最环保的溶剂之一,因为它是在绿色条件下通过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的。所有反应都进行得很好并且对于联芳基产物观察到良好或优异的产率。尽管如此,在哒嗪酮的情况下,观察到含有2-羟丙基链的副产物。重要的是,这一事实允许分离在显着绿色条件下产生的几种新化合物。
  • Exploration of Novel Scaffolds Targeting Cytochrome b of Pyricularia oryzae
    作者:Cecilia Pinna、Tommaso Laurenzi、Fabio Forlani、Luca Palazzolo、Claire Beatrice Nolan、Michael S. Christodoulou、Paolo Cortesi、Andrea Pinto、Ivano Eberini、Andrea Kunova、Sabrina Dallavalle
    DOI:10.3390/ijms24032705
    日期:——
    fulfilment of the European "Farm to Fork" strategy requires a drastic reduction in the use of "at risk" synthetic pesticides; this exposes vulnerable agricultural sectors-among which is the European risiculture-to the lack of efficient mea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vastating diseases, thus endangering food security. Therefore, novel scaffolds need to be identified for the synthesis of new and more environmentally
    欧洲“从农场到餐桌”战略的实现需要大幅减少“有风险”的合成杀虫剂的使用;这使脆弱的农业部门——其中包括欧洲的葡萄种植业——面临缺乏有效管理破坏性疾病的手段,从而危及粮食安全。因此,需要确定新型支架以合成新的和更环保的杀菌剂。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采用了我们之前开发的稻瘟病菌细胞色素 bc1 (cyt bc1) 复合物的 3D 模型来对两个市售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选择了三种化学类型,从中设计并合成了一小部分不同取代的类似物。这些化合物作为 cyt bc1 酶功能的抑制剂和嗜球果伞素敏感 (WT) 和耐性 (RES) 稻瘟病菌株的菌丝体生长抑制剂进行了测试。该管道已允许鉴定对 RES cyt bc1 具有活性的十三种化合物和抑制 WT cyt bc1 功能同时仅最低限度抑制真菌菌丝体的五种化合物。偶然地,在所研究的化合物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型,它能够通过 ca 有效抑制 WT 和 RES
  • 哒嗪酮衍生物、制备方法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 件
    申请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50359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哒嗪酮衍生物、制备方法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哒嗪酮衍生物具有如式(1)或式(2)表示的结构,其中:Ar1、Ar2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氰基、碳原子数为6‑4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2‑40的杂芳基、氨基、‑NR3R4;R3、R4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m、n、k各自独立地选自1、2或3;该哒嗪酮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和空穴阻挡性质,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电子传输材料或空穴阻挡材料,
  • Kassab; Sayed; Radwan, Revue Roumaine de Chimie, 2001, vol. 46, # 6, p. 649 - 655
    作者:Kassab、Sayed、Radwan、Abd El-Azzez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