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riochrome black-T | 1787-6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riochrome black-T
英文别名
EBT;eriochrom black T;chrome black T;erichrome black T;Sodium;2-[(2-hydroxy-6-nitro-4-sulfonaphthalen-1-yl)diazenyl]naphthalen-1-olate;sodium;2-[(2-hydroxy-6-nitro-4-sulfonaphthalen-1-yl)diazenyl]naphthalen-1-olate
eriochrome black-T化学式
CAS
1787-61-7
化学式
C20H12N3O7S*Na
mdl
——
分子量
461.387
InChiKey
AMMWFYKTZVIRFN-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1.109 g/mL at 25 °C
  • 闪点:
    185 °C
  • 溶解度:
    50克/升
  • 稳定性/保质期:
    常温常压下,该物质保持稳定。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4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9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7/39,S39
  • 危险类别码:
    R36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320419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3077
  • RTECS号:
    QK2197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4,P280,P302+P352,P337+P313,P305+P351+P338,P362+P364,P332+P313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
  • 储存条件:
    密封贮藏,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88f3dcec2a6afa413606d87a13e9a1df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Eriochrome 铬黑 T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Mordant Black 11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2)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无
警示词 无
危险申明
H401 对水生生物有毒。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Mordant Black 11
别名
: C20H12N3NaO7S
分子式
: 461.3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Sodium 3-hydroxy-4-[(1-hydroxy-2-naphthyl)azo]-7-nitronaphthalene-1-sulphonat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787-61-7
No.) 217-250-3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氧化钠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17,590 mg/kg
备注: 行为的:兴奋。 行为的:运动力学变化(特异性测试) 腹泻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 - 肥头鲦鱼 (黑头软口鲦鱼) - 6 mg/l - 96 h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3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铬黑T指示剂,又名媒染黑11,别名依来铬黑T指示剂,学名为1-(1-羟基-2-萘基偶氮)-6-硝基-2-萘酚-4-磺酸钠盐。它是一种测定钡、镉、铟、镁、锰、钙、铅、钪、锶、锌和锆等金属的综合指示剂,在水样总硬度(钙、镁离子总量)的测定中同样采用铬黑T作为指示剂。

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配制铬黑T指示剂时,我们发现其中的9.1.3.6步骤仅用95%乙醇溶解铬黑T并稀释至100ml后,所得指示剂分别用水样和纯水验证均呈深紫红色,无法显示出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

检测原理

铬黑T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指示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展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pH值小于6.3时为紫红色;pH值大于11.6时为橙色;pH值在6.3~11.6之间则呈现蓝色。研究表明,使用铬黑T指示剂最适宜的pH范围是9.0~10.5。

固体铬黑T指示剂非常稳定,但使用量难以精确控制。液体铬黑T指示剂使用方便,但由于其水溶液仅能保存几天而受到限制。

应用

铬黑T指示剂常用于EDTA络合滴定中作为金属离子的指示剂,尤其适用于镁的检测。然而,其水溶液稳定性较差,通常与KCl或NaCl配成固体混合物使用。在平行测定过程中难以掌握用量,导致试样颜色深浅不一且终点变色不够明显,容易造成较大误差,给分析工作带来不便。

制备

根据铬黑T指示剂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和乙醇的特点,可分别选用不同溶剂进行配制。具体方法如下:

  • 使用水、95%乙醇或丙三醇作为溶剂时,0.5g铬黑T需加入10ml硬度缓冲液后稀释至100ml。
  • 采用95%乙醇溶液溶解0.5g铬黑T并使用100ml的体积进行稀释。

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采用95%乙醇时,所得指示剂与水样和纯水接触后的反应显示为深紫红色,未能区分滴定终点变化。

用途

铬黑T主要用于羊毛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也可用于蚕丝、锦纶等纺织物的染色,还适用于毛皮的染色。此外,该物质纯品可作指示剂使用,主要用于测定水硬度、金属络合以及钙、镁、钡、铟、锰、铅、钪、锶、锌和锆等元素。

生产方法上,铬黑T由6-硝基-1,2,4-酸氧体与1-萘酚进行偶合反应。经盐析、过滤、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后得到产品。外包装为黑褐色均匀粉末状,其色光接近标准品,并符合相关技术指标。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铬黑T,在羊毛上的染色坚牢度达到日晒牢度7级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能如皂洗、水浸、汗渍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riochrome black-T 在 C106H100Ag4I2N8P8S2(2+)*2I(1-)氧气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银(I)的络合物用作高性能光催化剂,用于降解水中的有机染料
    摘要:
    配位化合物由于其半导电性质和可由中心金属和配体调节的各种结构,已被用作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光催化剂。本文我们制备N' ,N' -2,2四(diphenylphosphanylmethyl)硫代碳(tpptch)和利用它在不同的溶剂系统用的AgX(X = Br的,I,CN)进行反应。这些反应提供了两种二价四核络合物{[Ag 4 X 2(tpptch)2 ] X 2(1:X = Br; 2:X = I)},一种一维配位聚合物[Ag 2 I 2(tpptch)] n(3)和一种中性四核络合物[Ag 4(CN)2(dptpptch)2 ](4,dptpptch是烯醇化后去质子化的tpptch的阴离子)。在1 - 4,在一个银的C = S基团所结合的S原子我原子中1或2,或保持在不协调3,或具有两个所连接的Ag我转化成的C-S之后原子-在端4。考察了这些化合物对9种有机染料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
    DOI:
    10.1002/ejic.201900026
  • 作为试剂:
    描述:
    mevalonate 5-pyrophosphate 在 wild-typ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 mutant 、 eriochrome black-T5’-三磷酸腺苷 、 magnes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aq. phosphate buffer 为溶剂, 生成 二磷酸 P-(3-甲基-3-丁烯-1-基)酯
    参考文献:
    名称: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 by eriochrome compounds
    摘要:
    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 (MDD; EC 4.1.1.33) catalyzes the irreversible decarboxylation of mevalonate diphosphate in the mevalonate pathway to form isopentenyl diphosphate, which is a precursor in the biosynthesis of many essential polyisoprenoid natural products, including sterols. In low G/C Gram-positive bacteria, which utilize the mevalonate pathway, MDD is required for cell viability and thus i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 drugs. To identify potential inhibitors of the enzyme,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Mechanistic Diversity Set library of compounds was screened for inhibitors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DD. From this screen, the compound Eriochrome Black A (EBA), an azo dye, was found to inhibit the enzyme with an IC50 value < 5 mu M. Molecular docking of EBA into a crystal structure of S. epidermidis MDD suggested binding at the active site. EBA, along with the related Eriochrome B and T compounds, was evaluated for its ability to not only inhibit enzymatic activity but to inhibit bacterial growth as well. These compounds exhibite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towards the substrate mevalonate diphosphate, with K-i values ranging from 0.6 to 2.7 mu M.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was observed versus ATP indicating binding of the inhibitor in the mevalonate diphosphate binding site, consistent with molecular docking predictions.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alyses also supported active site binding of EBA. These eriochrome compounds are effective at inhibiting S. epidermidis cell growth on both solid media and in liquid culture (MIC50 from 31 to 350 mu M)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y could be developed into antibiotic leads targeting pathogenic low-G/C Gram-positive cocci. (C) 2014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abb.2014.12.00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reen synthesis of potassium zinc hexacyanoferrate nanocube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作者:Vidhisha Jassal、Uma Shanker、B. S. Kaith、Shiv Shankar
    DOI:10.1039/c5ra03266k
    日期:——

    The novelty of work lies in the green synthesis of KZnHCF nanocubes using natural surfactant and impact o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工作的新颖之处在于利用天然表面活性剂绿色合成KZnHCF纳米立方体,并对光催化降解产生影响。
  • γ-MnS nano and micro architectur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作者:Gajanan Pandey、Harendra K. Sharma、S.K. Srivastava、R.K. Kotnala
    DOI:10.1016/j.materresbull.2011.07.044
    日期:2011.11
    by reacting Mn(II) ions with eriochrome black T (NaH 2 L) in alkaline medium. γ-MnS crystals were formed when metal complex was used as metal source whereas Mn 3 O 4 was the dominant product when MnSO 4 ·H 2 O was used as metal source. Materials thus formed having various morpholog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o
    摘要 通过Na 2 [Mn(HL) 2 (H 2 O) 2 ]反应制备了γ-MnS纳米晶材料;1:2 (M:L) 螯合物与硫脲碱性溶液在水溶液相中。金属螯合物、反应时间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影响;对产物的相、形态和尺寸的 SDS 进行了研究。金属螯合物是通过 Mn(II) 离子与铬黑 T (NaH 2 L) 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的。以金属络合物为金属源时形成γ-MnS晶体,而以MnSO 4 ·H 2 O为金属源时,主要产物为Mn 3 O 4 。由此形成的具有各种形态的材料通过 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进行表征,以确定结晶度、相、结构和形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测定由此制备的样品的光学性质。本文讨论了一种可能的晶体形成机制。
  • Eriochrome Black T–Eu<sup>3+</sup> Complex as a Ratiometric 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Dipicolinic Acid, a Biomarker of Bacterial Spores
    作者:M. Deniz Yilmaz、Huseyin Avni Oktem
    DOI:10.1021/acs.analchem.8b00576
    日期:2018.3.20
    A novel ratiometric 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t dual probe based on Eriochrome Black T (EBT)–Eu3+ complex was designed to detect dipicolinic acid (DPA), a major constituent of bacterial spore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UV–vis titr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EBT and Eu3+ ions formed a 1:1 coordination pair in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Eu3+ ions, the blue solution of EBT changed
    设计了一种基于Eriochrome Black T(EBT)–Eu 3+络合物的新型比色和荧光双探针,可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地检测细菌孢子的主要成分二吡啶甲酸(DPA)。紫外可见滴定实验表明,EBT和Eu 3+离子在水中形成1:1配位对。在存在Eu 3+离子的情况下,EBT的蓝色溶液变为品红色,但是,添加DPA后,品红色立即变为蓝色,并观察到DPA-Eu 3+络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此外,进一步评估了该系统对嗜热脂肪嗜热芽孢杆菌孢子的敏感性,其敏感性低至2.5×10 5。 检测到孢子。
  • A Novel Synthetic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S, and CdS Nanochains
    作者:Gajanan Pandey、S. K. Srivastava
    DOI:10.1080/15533170600962455
    日期:2006.10.1
    CuS and CdS nanochains having average particle size 15.4 nm and 16.7 nm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Na2[M(HL)2(H2O)2] complexes; M = Cu, Cd; NaH2L = Eriochrome Black T with in situ formed H2S in aqueous solution phase. Na2[M(HL)2(H2O)2] complexes, prepared by reacting M(II) ions with NaH2L, were treated by H2S, formed by heating alkaline solution of thiourea at 80°C. The formed suspension
    通过 Na2[M(HL)2(H2O)2] 配合物的反应合成了平均粒径为 15.4 nm 和 16.7 nm 的 CuS 和 CdS 纳米链;M = 铜、镉;NaH2L = Eriochrome Black T,在水溶液相中原位形成 H2S。通过将 M(II) 离子与 NaH2L 反应制备的 Na2[M(HL)2(H2O)2] 配合物用 H2S 处理,H2S 是通过在 80°C 下加热硫脲的碱性溶液形成的。将形成的悬浮液超速离心,用酒精洗涤,风干并进行 TEM 分析。这里还提出了形成 CuS 和 CdS 纳米链的机制。
  • Extra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nti-Viral Drug Ribavirin Using Eriochrome Black-T
    作者:Nawal A. Alarfaj、Reda A. Ammar、Maha F. El-Tohamy
    DOI:10.14233/ajchem.2014.16316
    日期:——
    A new extra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nti-viral drug ribavirin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red colored complex with Eriochrome black-T in acidic medium. The absorbance of extractive organic layer with chloroform was measured at 576 nm. Beers law was obeyed revealed that the linear concentration range was 2-120 μg/mL (r = 0.999) with lowe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limits 0.87 and 1.76 μg/mL,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alidated according to (ICH) guidelines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rug in bulk powder and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测定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新型萃取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基于在酸性介质中与 Eriochrome black-T 形成的红色络合物。在 576 nm 波长处测量氯仿萃取有机层的吸光度。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2-120 μg/mL (r = 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 0.87 和 1.76 μg/mL。所提议的方法根据(ICH)指南进行了验证,并成功地应用于散装粉末和药物制剂中药物的测定。
查看更多

相关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