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pironolactone | 52-0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pironolactone
英文别名
S-[(7R,8R,9S,10R,13S,14R,17R)-10,13-dimethyl-3,5'-dioxospiro[2,6,7,8,9,11,12,14,15,16-dec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e-17,2'-oxolane]-7-yl] ethanethioate
spironolactone化学式
CAS
52-01-7
化学式
C24H32O4S
mdl
——
分子量
416.582
InChiKey
LXMSZDCAJNLERA-RYWIMJL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7-208 °C (lit.)
  • 比旋光度:
    -37 º (c=1, CHCl3)
  • 沸点:
    504.87°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1061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96%)。
  • LogP:
    2.780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2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9
  • 拓扑面积:
    85.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2,S26,S36,S36/37/39,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60,R40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7290090
  • RTECS号:
    TU4725000

SDS

SDS:983a71c4f387bd5f65f5f764d107fa50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螺内酯 理化性质

螺内酯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细微结晶性粉末,微有苦味,无臭或带有轻微醇臭。它在氯仿中极易溶解,不溶于但易溶于乙醇,且能溶于苯或醋酸乙酯

简介

螺内酯是一种弱的保利尿药,又名安体舒通、螺旋内酯,其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它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细胞浆内的醛固酮受体,从而影响醛固酮和受体的结合,抑制K+-Na+交换,减少的排出,起到保利尿的作用。

螺内酯在市场上有螺内酯片与安体舒通乳两种形式。虽然它们成分相似,但药物形态不同。这种药物自发明以来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主要配合其他药物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肿性疾病。由于它能减少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在医学上也用于治疗雄性脱发。尽管螺内酯的抗雄激素作用较弱,但它仍然可能影响激素平,导致乳房触痛等问题。

制备 方法一

17-酮基甾环与乙炔通过加成反应生成乙炔基醇,随后进行羧化和氢化还原炔键的反应。这一系列步骤后得到五元螺环,即最终产物螺内酯

方法二

使用Corey环氧化试剂氧化甾环的17-酮基环,然后加入丙二酸酯,形成五元螺环。通过雄烯二酮原甲酸三乙酯反应生成3-乙氧基雄甾-3,5-二烯,经过化、格式反应、还原等步骤合成螺内酯

用途

螺内酯作为一种合成的17-内酯类固醇,属于肾竞争性醛固酮拮抗剂。它主要用于治疗肝病、低肾素高血压和低血症。其活性代谢物即安体舒通具有抑制醛固酮生物合成的效果,并且可以阻断哇巴因效应。

生产方法

螺内酯可由乙炔雄二醇通过格式反应、羧化、成盐、氢化、内酯化、氧化、消除等步骤合成。

类别与毒性

螺内酯属于有毒物品,其毒性分级为高毒。急性毒性腹腔给药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77毫克/公斤,口腹腔小鼠的LD50为260毫克/公斤。储存时需注意库房通风、低温干燥,并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灭火剂

使用干粉、泡沫、砂土或二氧化碳扑灭火灾。雾状也可用于灭火。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请遵循专业指导和安全规范。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