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相和溶液中研究了
氨和
吡啶与
三甲基锍离子的反应。B3LYP/6-31+G能级的密度泛函理论用于描述气相中沿反应坐标的能量变化,并采用自洽等密度极化连续介质模型(SCI-PCM)计算
环己烷和
二甲亚砜作为溶剂对能量发生变化。使用蒙特卡罗自由能微扰法研究了
水作为溶剂的影响。与
氨和
吡啶的反应在气相中遵循类似的相当复杂的路径,在形成过渡态之前和之后形成几个反应复合物。在气相中发现的所有物种都存在于
环己烷中,产生的反应路径与气相非常相似,但临界点的相对能量有显着差异。在 
DMSO 中,由于在气相和
环己烷中发现的几种物质消失,能量分布被大大简化。在两个反应中,活化自由能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溶剂的极性也会增加
三甲基锍离子与
氨反应的放热性,并降低与
吡啶反应的放热性。在
水中,自由能分布遵循与 
DMSO 相同的趋势,经计算,活化自由能大约 2-3 kcal/mol。这与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测量非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