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t-butyl N-[6-[[2-[2-(methylamino)-2-oxoethoxy]acetyl]amino]hexyl]carbamate | 1105706-4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t-butyl N-[6-[[2-[2-(methylamino)-2-oxoethoxy]acetyl]amino]hex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
tert-butyl N-[6-[[2-[2-(methylamino)-2-oxoethoxy]acetyl]amino]hex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1105706-42-0
化学式
C16H31N3O5
mdl
——
分子量
345.439
InChiKey
JWPLZJTUZUSOC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1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1
  • 拓扑面积:
    106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rt-butyl N-[6-[[2-[2-(methylamino)-2-oxoethoxy]acetyl]amino]hexyl]carbamate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35.1%的产率得到2-[2-(6-aminohexylamino)-2-oxoethoxy]-N-methylacet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二价配体诱导 μ阿片 (MOP) 和 2 型胆囊收缩素 (CCK2) 受体结合
    摘要:
    μ-阿片类药物 (MOP) 和 2 型胆囊收缩素 (CCK 2 ) 受体都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区域,这些区域与疼痛处理的调节有关。我们对共表达 MOP 和 CCK 2受体的COS 细胞进行了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BRET) 研究,以确定受体异二聚化是否参与这种调节。这些研究表明不存在组成型或单价配体诱导的异二聚化。因此,MOP 和 CCK 2受体的异二聚化不太可能是吗啡和 CCK 在 CNS 中的相反作用的原因。然而,如阳性 BRET 信号所示,当细胞暴露于含有 μ-阿片类激动剂和 CCK 的二价配体时,会诱导结合2受体拮抗剂药效团通过含有 16-22 个原子的间隔物连接,但不与较短(9 个原子)的间隔物相连。这些研究首次证明适当设计的二价配体能够诱导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结合。在小鼠中使用这些配体进行的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研究表明与 BRET 数据没有相关性的发现与体内MOP 和 CCK 2受体不存在关联是一致的。
    DOI:
    10.1021/jm800174p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carbamoylmethoxyacetic acidN-Boc-1,6-己二胺1-羟基苯并三唑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61%的产率得到tert-butyl N-[6-[[2-[2-(methylamino)-2-oxoethoxy]acetyl]amino]hex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二价配体诱导 μ阿片 (MOP) 和 2 型胆囊收缩素 (CCK2) 受体结合
    摘要:
    μ-阿片类药物 (MOP) 和 2 型胆囊收缩素 (CCK 2 ) 受体都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区域,这些区域与疼痛处理的调节有关。我们对共表达 MOP 和 CCK 2受体的COS 细胞进行了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BRET) 研究,以确定受体异二聚化是否参与这种调节。这些研究表明不存在组成型或单价配体诱导的异二聚化。因此,MOP 和 CCK 2受体的异二聚化不太可能是吗啡和 CCK 在 CNS 中的相反作用的原因。然而,如阳性 BRET 信号所示,当细胞暴露于含有 μ-阿片类激动剂和 CCK 的二价配体时,会诱导结合2受体拮抗剂药效团通过含有 16-22 个原子的间隔物连接,但不与较短(9 个原子)的间隔物相连。这些研究首次证明适当设计的二价配体能够诱导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结合。在小鼠中使用这些配体进行的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研究表明与 BRET 数据没有相关性的发现与体内MOP 和 CCK 2受体不存在关联是一致的。
    DOI:
    10.1021/jm800174p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duced Association of μ Opioid (MOP) and Type 2 Cholecystokinin (CCK<sub>2</sub>) Receptors by Novel Bivalent Ligands
    作者:Yaguo Zheng、Eyup Akgün、Kaleeckal G. Harikumar、Jessika Hopson、Michael D. Powers、Mary M. Lunzer、Laurence J. Miller、Philip S. Portoghese
    DOI:10.1021/jm800174p
    日期:2009.1.22
    between morphine and CCK in the CNS. However, association was induced, as indicated by a positive BRET signal, on exposure of the cells to bivalent ligands containing μ-opioid agonist and CCK2 receptor antagonist pharmacophores linked through spacers containing 16−22 atoms but not with a shorter (9-atom) spacer.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an appropriately designed bivalent ligand
    μ-阿片类药物 (MOP) 和 2 型胆囊收缩素 (CCK 2 ) 受体都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区域,这些区域与疼痛处理的调节有关。我们对共表达 MOP 和 CCK 2受体的COS 细胞进行了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BRET) 研究,以确定受体异二聚化是否参与这种调节。这些研究表明不存在组成型或单价配体诱导的异二聚化。因此,MOP 和 CCK 2受体的异二聚化不太可能是吗啡和 CCK 在 CNS 中的相反作用的原因。然而,如阳性 BRET 信号所示,当细胞暴露于含有 μ-阿片类激动剂和 CCK 的二价配体时,会诱导结合2受体拮抗剂药效团通过含有 16-22 个原子的间隔物连接,但不与较短(9 个原子)的间隔物相连。这些研究首次证明适当设计的二价配体能够诱导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结合。在小鼠中使用这些配体进行的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研究表明与 BRET 数据没有相关性的发现与体内MOP 和 CCK 2受体不存在关联是一致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