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4-methoxyphenyl)(phenyl)phosphinate | 1610886-6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4-methoxyphenyl)(phenyl)phosphinate
英文别名
1-[Ethoxy(phenyl)phosphoryl]-4-methoxybenzene
ethyl (4-methoxyphenyl)(phenyl)phosphinate化学式
CAS
1610886-68-4
化学式
C15H17O3P
mdl
——
分子量
276.272
InChiKey
ZZIVSBOXWAUCG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碘苯甲醚ethyl Phenylphosphinate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三乙胺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ethyl (4-methoxyphenyl)(phenyl)phosph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无需直接添加 P-配体的微波辅助 P-C 偶联反应
    摘要:
    摘要 我们小组介绍了一种绿色方案,用于在 MW 条件下,在没有直接添加 P-配体的情况下,芳基卤化物和各种 > P(O)H-化合物的 Pd(OAc) 2 - 或 NiCl 2 - 催化 P-C 偶联反应。还研究了一些芳基衍生物在 Pd(OAc) 2催化的 Hirao 反应中的反应性。在溴苯和二苯基氧化膦的反应中观察到诱导期。最后,通过实验研究了鲜为人知的铜 (I) 促进的 P-C 偶联反应。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探索了该机制。
    DOI:
    10.1080/10426507.2021.20118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eneral Oxidative Aryl C–P Bond Formation through Palladium-Catalyzed Decarbonylative Coupling of Aroylhydrazides with P(O)H Compounds
    作者:Jianyu Dong、Long Liu、Xuyu Ji、Qian Shang、Lixin Liu、Lebin Su、Bing Chen、Ruifeng Kan、Yongbo Zhou、Shuang-Feng Yin、Li-Biao Han
    DOI:10.1021/acs.orglett.9b00922
    日期:2019.5.3
    Oxidative C–C/P–H cross-coupling is achieved via Pd-catalyzed decarbonylative cross-coupling of aroylhydrazides with P(O)H compounds. The unique cooperative reaction system, especially the Brønsted acid and bidentate phosphine ligand, allows the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the inert C–C bond and the suppression of the undesired oxid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P(O)–H compounds, leading to a general oxidative
    氧化的C / C / P-H交叉偶联是通过Pd催化的酰与P(O)H化合物的脱羰交叉偶联而实现的。独特的协同反应系统,特别是布朗斯台德酸和双齿膦配体,可以选择性活化惰性碳键,并抑制> P(O)–H化合物的不希望的氧化和配位,从而导致一般的氧化反应从容易获得的底物中合成芳基化合物。
  • Nickel-catalyzed C–P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aryl iodides with H-phosphinates
    作者:Atsushi Kinbara、Momoko Ito、Tohru Abe、Takehiro Yamagishi
    DOI:10.1016/j.tet.2015.07.073
    日期:2015.10
    Synthesis of aryl phosphinates was achieved through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aryl iodides with H-phosphinates catalyzed by nickel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method was applicable to various aryl iodides and H-phosphinates having defined stereochemistry at the phosphorus atom.
    芳基次膦酸酯的合成是通过芳基化物与催化的H-次膦酸酯在温和条件下的交叉偶联反应而实现的。该方法适用于在原子上具有确定的立体化学的各种芳基化物和H-次膦酸酯。
  • A dual catalytic strategy for carbon–phosphorus cross-coupling via gold and photoredox catalysis
    作者:Ying He、Hongmiao Wu、F. Dean Toste
    DOI:10.1039/c4sc03092c
    日期:——

    A new method for the P-arylation of aryldiazonium salts with H-phosphonates via dual gold and photoredox catalysis is described.

    描述了一种使用双和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对芳基重氮盐与H-膦酸酯进行P-芳基化的新方法。
  • A Copper-Catalyzed Variant of the Michaelis-Arbuzov Reaction
    作者:Jorge Ballester、Jérémie Gatignol、Guntram Schmidt、Carole Alayrac、Annie-Claude Gaumont、Marc Taillefer
    DOI:10.1002/cctc.201301029
    日期:2014.6
    As part of our studies on coppercatalyzed arylation of nucleophiles, we report on Michaelis–Arbuzov reactions with a novel catalytic system, featuring a copper(I) salt as precatalyst without any additional ligand. This procedure is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to the use of expensive and toxic transition metals (nickel, palladium) traditionally used as catalysts in Michaelis–Arbuzov reactions. Our approach
    作为我们对亲核试剂的催化芳基化研究的一部分,我们报告了一种具有新型催化体系的Michaelis–Arbuzov反应,该体系以盐(I)为预催化剂,没有任何其他配体。该方法是一种有趣的替代方法,可代替传统上在Michaelis-Arbuzov反应中用作催化剂的昂贵且有毒的过渡属()。我们的方法允许分别由三乙基亚磷酸酯,二乙基芳基亚膦酸酯和二芳基乙基亚膦酸酯合成各种芳基膦酸酯,芳基次膦酸酯和芳基膦氧化物。由于它们在生物有机化学和医学化学中的重要性,它们作为阻燃剂的适用性以及它们在配位化学和催化中的可用性,因此这些化合物家族至关重要。
  • 一种化工中间体有机膦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杭州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1421345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本发明公开一种化工中间体有机膦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噻蒽锍盐或二芳基锍盐Ⅰ作为亲电试剂,以次膦酸酯Ⅱ(R1P(=O)HOR2)为膦源试剂,同时加入配体属催化剂、碱、溶剂至反应容器,在一定温度下进行C‑P交叉偶联反应,生成化工中间体有机膦及其衍生物Ⅲ。锍盐的代谢副产物可回收重复利用,从而有效弥补上述背景中所述偶联试剂制备的选择性不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多,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