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fluoro-4-methyl-2-phenylquinazoline | 1401031-9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fluoro-4-methyl-2-phenylquinazoline
英文别名
7-Fluoro-4-methyl-2-phenylquinazoline
7-fluoro-4-methyl-2-phenylquinazoline化学式
CAS
1401031-98-8
化学式
C15H11FN2
mdl
——
分子量
238.264
InChiKey
YBZFNUHRYSWSA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氟苯乙酮titanium(IV) tetraethanolate 、 carbonyl(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cobalt diiodide 、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银盐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8.0h, 生成 7-fluoro-4-methyl-2-phenylquinaz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的Co(III)通过的C-H活化喹唑啉的催化的合成Ñ -Sulfinylimines和Benzimidates
    摘要:
    芳烃的C–H活化已被确定为通过芳烃与不饱和偶联伙伴之间的环化进行杂环合成的重要策略。然而,腈未能充当这样的偶联伴侣。二恶唑酮已被用作腈的合成子,并且随后与带有功能性导向基团的芳烃如N-亚磺酰亚胺和苯甲二胺偶合,提供了在Co(III)催化下容易接近两类喹唑啉的途径。
    DOI:
    10.1021/acs.orglett.6b002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catalyzed three-component one-pot synthesis of quinazolines
    作者:Jia Ju、Ruimao Hua、Ji Su
    DOI:10.1016/j.tet.2012.09.035
    日期:2012.11
    Two efficient approaches to multi-substituted quinazolines by the three-component one-pot reaction of o-bromo aromatic ketones/aldehydes, ammonia water and aromatic aldehydes, or primary alcohols catalyzed by CuCl have been developed.
    已经开发出两种通过邻溴芳族酮/醛,氨水和芳族醛或CuCl催化的伯醇的三组分一锅法反应制备多取代喹唑啉的有效方法。
  • Co(III)-Catalyzed Synthesis of Quinazolines via C–H Activation of <i>N</i>-Sulfinylimines and Benzimidates
    作者:Fen Wang、He Wang、Qiang Wang、Songjie Yu、Xingwei Li
    DOI:10.1021/acs.orglett.6b00227
    日期:2016.3.18
    as a synthon of nitriles, and subsequent coupling with arenes such as N-sulfinylimines and benzimidates bearing a functionalizable directing group provided facile access to two classes of quinazolines under Co(III)-catalysis.
    芳烃的C–H活化已被确定为通过芳烃与不饱和偶联伙伴之间的环化进行杂环合成的重要策略。然而,腈未能充当这样的偶联伴侣。二恶唑酮已被用作腈的合成子,并且随后与带有功能性导向基团的芳烃如N-亚磺酰亚胺和苯甲二胺偶合,提供了在Co(III)催化下容易接近两类喹唑啉的途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