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methoxybenzylthio)pyridine | 53636-22-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methoxybenzylthio)pyridine
英文别名
3-[(4-Methoxyphenyl)methylsulfanyl]pyridine
3-(4-methoxybenzylthio)pyridine化学式
CAS
53636-22-9
化学式
C13H13NOS
mdl
——
分子量
231.318
InChiKey
YPNQGHBYSDYUO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5
  • 拓扑面积:
    47.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碘吡啶4-甲氧基苄硫醇吡啶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 、 Ir[dF(CF3)ppy]2(dtbbpy)PF64,4'-di-tert-butyl-2,2'-bipyridin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0%的产率得到3-(4-methoxybenzylthio)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Photoredox 介导的镍催化硫醇与芳基和杂芳基碘化物通过硫基自由基的交叉偶联
    摘要:
    Ni催化的芳基、苄基和烷基硫醇与芳基和杂芳基碘化物的交叉偶联是在Ir-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存在下完成的。与竞争性 CO 和 CN 交叉偶联相比,实现了高度化学选择性的 CS 交叉偶联。这种CS交叉偶联方法表现出显着的官能团耐受性,反应可以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通过瞬态 Ni(I) 物种和硫基自由基进行的。与涉及碳中心自由基的镍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不同,对照实验和光谱研究表明,这种 CS 交叉偶联反应不涉及 Ni(0) 物种。
    DOI:
    10.1021/jacs.5b112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otoredox Nickel-Catalyzed C–S Cross-Coupling: Mechanism, Kinetics, and Generalization
    作者:Yangzhong Qin、Rui Sun、Nikolas P. Gianoulis、Daniel G. Nocera
    DOI:10.1021/jacs.0c11937
    日期:2021.2.3
    self-sustained productive Ni(I/III) cycle leading to a quantum yield Φ > 1; (ii) found that pyridinium iodide, formed in situ, serves as the dominant quencher for the excited state photocatalyst and a critical redox mediator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active Ni(I) catalyst; and (iii) observed critical intermediates and determined the rate constants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activity. Not only do the findings
    光氧化还原介导的镍催化交叉偶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策略,可以形成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碳 - 杂原子键。实验机理研究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些反应涉及多种高反应性中间体和令人困惑的反应途径,产生了竞争性但未经证实的底物转化建议。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基于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Stern-Volmer 淬灭和量子产率测量的光氧化还原镍催化 CS 交叉耦合的综合机理研究。我们已经 (i) 发现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生产性 Ni(I/III) 循环,导致量子产率 Φ > 1;(ii) 发现原位形成的碘化吡啶,作为激发态光催化剂的主要猝灭剂和关键的氧化还原介质,以促进活性 Ni(I) 催化剂的形成;(iii) 观察关键中间体并确定与其反应性相关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 CS 交叉偶联的完整反应循环,而且机理上的见解还允许优化反应效率,并将底物范围从芳基碘扩大到包括芳基溴,从而扩大了适用性。光氧化还原 CS 交叉偶联化学。
  • Sato, Nobuhiro; Nagano, Eiichi,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1993, vol. 30, # 3, p. 691 - 698
    作者:Sato, Nobuhiro、Nagano, Eiichi
    DOI:——
    日期:——
  • US3873552A
    申请人:——
    公开号:US3873552A
    公开(公告)日:1975-03-25
  • US3963733A
    申请人:——
    公开号:US3963733A
    公开(公告)日:1976-06-15
  • Photoredox Mediated Nickel 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Thiols With Aryl and Heteroaryl Iodides via Thiyl Radicals
    作者:Martins S. Oderinde、Mathieu Frenette、Daniel W. Robbins、Brian Aquila、Jeffrey W. Johannes
    DOI:10.1021/jacs.5b11244
    日期:2016.2.17
    Ni-catalyzed cross-couplings of aryl, benzyl, and alkyl thiols with aryl and heteroaryl iodides were accomplish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Ir-photoredox catalyst. Highly chemoselective C-S cross-coupling was achieved versus competitive C-O and C-N cross-couplings. This C-S cross-coupling method exhibits remarkable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nd the reactions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molecular
    Ni催化的芳基、苄基和烷基硫醇与芳基和杂芳基碘化物的交叉偶联是在Ir-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存在下完成的。与竞争性 CO 和 CN 交叉偶联相比,实现了高度化学选择性的 CS 交叉偶联。这种CS交叉偶联方法表现出显着的官能团耐受性,反应可以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通过瞬态 Ni(I) 物种和硫基自由基进行的。与涉及碳中心自由基的镍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不同,对照实验和光谱研究表明,这种 CS 交叉偶联反应不涉及 Ni(0) 物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