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nitro-2,3-diphenylquinoxaline | 7466-4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nitro-2,3-diphenylquinoxaline
英文别名
2,3-diphenyl-6-nitroquinoxaline;6-Nitro-2,3-diphenyl-chinoxalin
6-nitro-2,3-diphenylquinoxaline化学式
CAS
7466-45-7
化学式
C20H13N3O2
mdl
MFCD00023917
分子量
327.342
InChiKey
QSJFEWWENJXUC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SDS

SDS:4773a795e8545eb1081bc92d52dfa45c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2,3-Diphenyl-6-nitroquinoxaline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3)
皮肤刺激 (类别2)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4)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H413 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有害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20H13N3O2
分子式
: 327.35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2,3-Diphenyl-6-nitroquinoxaline
-
CAS 号 7466-45-7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以前和操作过此产品之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4.32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811 国际海运危规: 2811 国际空运危规: 2811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2,3-Diphenyl-6-nitroquinoxaline)
国际海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2,3-Diphenyl-6-nitroquinoxaline)
国际空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2,3-Diphenyl-6-nitroquinoxalin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6.1 国际海运危规: 6.1 国际空运危规: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nitro-2,3-diphenylquinoxaline 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2-[[(2,3-Diphenylquinoxalin-6-yl)amino]methylidene]propanedi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Gould-Jacobs reaction of 6-amino-2,3-diphenylquinoxaline
    摘要: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2,3-diphenyl-6-nitroquinoxaline led to the corresponding amine 1 which in turn afforded products 3a-i on reaction with alkoxymethylene derivatives 2a-i. Thermal cyclization of 3b and 3f yielded substituted pyrazinoquinolones 5b and 5f, respectively.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hydrolysis of ester 5b were found. The structures of all products were deduced from their IR, UV, H-1, and C-13 NMR spectroscopic data.
    DOI:
    10.1007/bf0080706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Brand; Wild, Chemische Berichte, 1923, vol. 56, p. 110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e-step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quinoxalines mediated by T3P®–DMSO or T3P® via a tandem oxidation–condensation or condensation reaction
    作者:Kachigere B. Harsha、Kanchugarkoppal S. Rangappa
    DOI:10.1039/c6ra03078e
    日期:——
    An easy and efficient propylphosphonic anhydride (T3P®)–DMSO or T3P® mediated oxidation–condensation or condensation rea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quinoxalines derive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arrays of condensing partners with ortho-phenylene diamines (o-PDs) under simple and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in one step has been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一种简单有效的丙基膦酸酐(T3P®)-DMSO或T3P®介导的氧化-缩合或缩合反应,用于合成喹喔啉,该喹喔啉是在简单和简单的条件下衍生自不同阵列的缩合配偶与邻苯二胺(o -PDs)相互作用的产物。首次报道温和的反应条件。
  • Catalytic Assessment of Copper(I) Complexes and a Polymer Analog towards the One‐Pot Synthesis of Imines and Quinoxalines
    作者:Dharmalingam Sindhuja、Punitharaj Vasanthakumar、Nattamai Bhuvanesh、Ramasamy Karvembu
    DOI:10.1002/ejic.201900555
    日期:2019.8.25
    NMR and 31P NMR).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ligands (FL and BL) and complexes was established from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Copper complexes have been shown to catalyse the one‐pot synthesis of imines and quinoxalines. Heterogenized catalyst (4) was prepared by reacting more active complex 3 with polystyrene supported triphenylphosphane,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从[(PPh 3)2 Cu(µ-Cl )中制备了三种铜(I)络合物[CuCl(L)(PPh 3)2 ] [L = FL(1),BL(2)或TL(3)]。)2铜(PPH 3)]和ñ -carbamothioylfuran -2-甲酰胺(FL),N- carbamothioylbenzamide(BL)或ñ -carbamothioylthiophene -2-甲酰胺(TL)的苯和配体四配位的四面体铜配合物很好地表征通过各种光谱技术(UV / Vis,FT-IR,1 H NMR,13 C NMR和31NMR)。配体(FL和BL)和配合物的分子结构是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的。铜络合物已显示出催化亚胺和喹喔啉的一锅法合成。异质化催化剂(4)是通过使更具活性的配合物3与聚苯乙烯负载的三苯基膦反应制备的,并通过元素分析,DRS-UV,FT-IR,ICP-OES和固态NMR技术进行了表征。在由醇和胺
  • Manganese(I)-Catalyzed Sustainable Synthesis of Quinoxaline and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with the Liberation of Dihydrogen
    作者:Akash Mondal、Manoj Kumar Sahoo、Murugan Subaramanian、Ekambaram Balaraman
    DOI:10.1021/acs.joc.0c00561
    日期:2020.6.5
    Direct synthesis of N-heterocycles via the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is very challenging and scarcely reported under 3d transition-metal catalysis. Here, we have developed an efficient Mn(I)-catalyzed sustainable synthesis of various quinoxalines from 1,2-diaminobenzenes and 1,2-diols via the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reaction. Further, this strategy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通过无受体的脱氢偶联直接合成N-杂环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3d过渡金属催化下几乎没有报道。在这里,我们通过无受体脱氢偶联反应,从1,2-二氨基苯和1,2-二醇开发了一种高效的Mn(I)催化可持续合成各种喹喔啉的方法。此外,通过2-氨基苄醇与伯酰胺的反应,该策略成功用于空前的喹唑啉合成。本协议提供了一个原子经济和可持续的途径,通过使用富含地球的锰盐和简单的无膦NNN-三齿配体来合成各种喹喔啉和喹唑啉衍生物。
  • Quantitative Cascade Condensations betweeno-Phenylenediamines and 1,2-Dicarbonyl Compoun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Wastes
    作者:Gerd Kaupp、M. Reza Naimi-Jamal
    DOI:10.1002/1099-0690(200204)2002:8<1368::aid-ejoc1368>3.0.co;2-6
    日期:2002.4
    acid required a melt reaction providing a 78% yield of 3-oxodihydroquinoxalinyl-2-urea 22 and side products. Despite numerous reaction steps, most of these uncatalyzed stoichiometric reactions proceeded quantitatively in the solid state to give only one product (plus water), with unsurpassed atom economy. If catalysis with HCl was tried, the results were inferior. If melt reactions were required it appeared
    邻苯二胺 1 与 1,2-二羰基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级联缩合,以在避免废物形成的固态合成中提供定量产率(8 种情况)的杂环。产品以纯净形式生产,不需要纯化后处理。组分以化学计量比进行球磨,或者在特殊情况下将它们熔化在一起并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加热(其中一些给出定量的产率)。苄基和 2-羟基-1,4-萘醌得到喹喔啉衍生物 3 和 5,2-氧代戊二酸得到 3-氧代二氢喹喔啉 7,草酸得到二氢喹喔啉-2,3-二酮 9。这最后与 1a 在熔化,得到双(苯并咪唑基)10和氟黄素11的混合物。在室温下,四氧六环水合物提供了 100% 产率的 3-氧代二氢喹喔啉-2-羰基脲 15/16。对羟基苯甲酸需要熔融反应,以提供 78% 产率的 3-氧代二氢喹喔啉基-2-脲 22 和副产物。尽管有许多反应步骤,但这些未催化的化学计量反应中的大多数在固态下定量进行,仅产生一种产物(加上水),具有无与伦比的原子经济性。如果尝试用
  • A Green and Efficient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Quinoxaline, Benzoxazole and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Using Heteropolyanion-Based Ionic Liquids: As a Recyclable Solid Catalyst
    作者:Seyed Vahdat、Saeed Baghery
    DOI:10.2174/1386207311316080004
    日期:2013.8.1
    green synthesis of 2,3-disubstitutedquinoxaline derivatives. These ionic liquids are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synthesis is carried out via the one-pot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various o-phenylenediamine with 1,2-diketone derivatives. Benzoxazole and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were also synthesized by these novel catalysts via the one-pot condensation from reaction orthoester with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两种由丙烷磺酸盐官能化的有机阳离子和杂多阴离子组成的非常规离子液体化合物,作为绿色固体酸催化剂,可高效高效地绿色合成2,3-二取代喹喔啉衍生物。这些离子液体在室温下为固态,并且通过各种邻苯二胺与1,2-二酮衍生物的一锅缩合反应进行合成。这些新催化剂还通过原酸酯与邻氨基苯酚(苯并恶唑衍生物的合成)和邻苯二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的一锅缩合反应合成了苯并恶唑和苯并咪唑的衍生物。所有实验均成功产生了所需的产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