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2-nitro-N-(1-(pyridin-2-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 1623481-7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2-nitro-N-(1-(pyridin-2-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2-nitro-N-[(1R)-1-pyridin-2-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R)-2-nitro-N-(1-(pyridin-2-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1623481-77-5
化学式
C13H13N3O4S
mdl
——
分子量
307.33
InChiKey
AVUAQIMEGKGKCB-SNVBAGL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5
  • 拓扑面积:
    11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高度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AChR) 选择性 M5 正构拮抗剂 VU0488130 (ML381) 的发现、合成和表征:一种新型分子探针
    摘要:
    在五种 G 蛋白偶联的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AChR;M 1 -M 5)中,由于缺乏 mAChR 亚型选择性配体,M 5的研究和理解最少。我们最近进行了一项高通量功能筛选,并确定了许多对 M 5受体具有选择性的弱拮抗剂命中。在这里,我们报告了迭代平行合成和详细的分子药理学分析工作,导致发现了第一个高选择性、中枢神经系统 (CNS) 渗透性 M 5 正构拮抗剂,具有亚微摩尔效力 (hM 5 IC 50 = 450 n M , hM 5 K i=340 n M,M 1 –M 4 IC 50 >30 μ M ),对映特异性抑制,以及体外和电生理学研究可接受的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 (DMPK) 特征。该化合物将成为进一步研究 M 5在成瘾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的强大工具和分子探针。
    DOI:
    10.1002/cmdc.201402051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非手性探针统一传感手性化合物的浓度和对映体组成
    摘要:
    尽管引入了商用圆二色性 (CD) 酶标仪,但光学手性化合物传感长期存在的不切实际限制了高通量实验技术的潜力和接受度。手性不对称反应传感通常需要结合 CD 分析进行紫外或荧光测量,以通过两条单独的校准曲线确定产率和对映体比率。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种策略,该策略通过专门使用 CD 分析和非手性探针来实现,该探针设计用于定量检测胺、氨基醇和所有标准手性氨基酸,从而消除了对紫外和荧光测量的需要。统一的 CD 传感优于传统的光学、NMR 和色谱方法,并提供速度、劳动力、减少化学废物产生的成本效益。它可以很容易地适应任何实验室,无需后处理即可应用于微尺度不对称反应筛选,并且普遍适用且不限于使用任何特定的光学探针。
    DOI:
    10.1016/j.chempr.2022.03.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ly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AChR)-Selective M<sub>5</sub>-Orthosteric Antagonist, VU0488130 (ML381): A Novel Molecular Probe
    作者:Patrick R. Gentry、Masaya Kokubo、Thomas M. Bridges、Hyekyung P. Cho、Emery Smith、Peter Chase、Peter S. Hodder、Thomas J. Utley、Anuruddha Rajapakse、Frank Byers、Colleen M. Niswender、Ryan D. Morrison、J. Scott Daniels、Michael R. Wood、P. Jeffrey Conn、Craig W. Lindsley
    DOI:10.1002/cmdc.201402051
    日期:2014.4.1
    five G‐protein‐coupled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mAChRs; M1–M5), M5 is the least explored and understood due to a lack of mAChR subtype‐selective ligands. We recently performed a high‐throughput functional screen and identified a number of weak antagonist hits that are selective for the M5 receptor. Here, we report an iterative parallel synthesis and detailed molecular pharmacologic profiling
    在五种 G 蛋白偶联的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AChR;M 1 -M 5)中,由于缺乏 mAChR 亚型选择性配体,M 5的研究和理解最少。我们最近进行了一项高通量功能筛选,并确定了许多对 M 5受体具有选择性的弱拮抗剂命中。在这里,我们报告了迭代平行合成和详细的分子药理学分析工作,导致发现了第一个高选择性、中枢神经系统 (CNS) 渗透性 M 5 正构拮抗剂,具有亚微摩尔效力 (hM 5 IC 50 = 450 n M , hM 5 K i=340 n M,M 1 –M 4 IC 50 >30 μ M ),对映特异性抑制,以及体外和电生理学研究可接受的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 (DMPK) 特征。该化合物将成为进一步研究 M 5在成瘾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的强大工具和分子探针。
  • Unified sens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enantiomeric composition of chiral compounds with an achiral probe
    作者:Archita Sripada、F. Yushra Thanzeel、Christian Wolf
    DOI:10.1016/j.chempr.2022.03.008
    日期:2022.6
    Long-standing impracticalities with optical chiral compound sensing have limited the potential and acceptance of high-throughput experimentation technology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ircular dichroism (CD) microplate readers. Chiroptical asymmetric reaction sensing typically requires UV or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CD analysis to determine yield and enantiomeric
    尽管引入了商用圆二色性 (CD) 酶标仪,但光学手性化合物传感长期存在的不切实际限制了高通量实验技术的潜力和接受度。手性不对称反应传感通常需要结合 CD 分析进行紫外或荧光测量,以通过两条单独的校准曲线确定产率和对映体比率。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种策略,该策略通过专门使用 CD 分析和非手性探针来实现,该探针设计用于定量检测胺、氨基醇和所有标准手性氨基酸,从而消除了对紫外和荧光测量的需要。统一的 CD 传感优于传统的光学、NMR 和色谱方法,并提供速度、劳动力、减少化学废物产生的成本效益。它可以很容易地适应任何实验室,无需后处理即可应用于微尺度不对称反应筛选,并且普遍适用且不限于使用任何特定的光学探针。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