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评估了不同的分子策略,以在溶液中显示暗态的化合物产生固态发光增强(SLE)。首次设计和合成了一组蝴蝶形的α-苯基
苯乙烯基
芳烃衍
生物,目的是改善其母体
苯乙烯基
芳烃化合物的固态荧光发射。尽管这些蝴蝶分子在溶液中不发荧光,但其中的一种(1,2,4,5-四(α-苯基
苯乙烯基)苯)在滴铸样品中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68%,在滴铸样品中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31%。它的结晶形式。相反,1,3,5-三(α-苯基
苯乙烯基)苯和4,6-双(α-苯基
苯乙烯基)
嘧啶未显示出SLE。进行了一系列的荧光光谱实验和DFT计算,以揭示这些化合物在固态下不同光物理行为的起源。结果表明,控制光致发光剂中SLE效应的合理策略取决于固态分子性质与分子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