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5-phenylsulfanylpyridin-2-yl)benzylamine | 1258870-9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5-phenylsulfanylpyridin-2-yl)benzylamine
英文别名
N-benzyl-5-phenylsulfanylpyridin-2-amine
N-(5-phenylsulfanylpyridin-2-yl)benzylamine化学式
CAS
1258870-92-6
化学式
C18H16N2S
mdl
——
分子量
292.404
InChiKey
RTECVPNMDWAPJ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5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5-碘-2(苄基氨基)吡啶苯硫酚 在 2-[(dimethylamino)methyl]-1-thiophenolato-copper(I)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6.0h, 生成 N-(5-phenylsulfanylpyridin-2-yl)benz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芳硫基巯基铜(I)作为从芳基溴化物和连续的C–O / C–S和C–N / C–S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二芳基醚的(预)催化剂
    摘要:
    在苯酚与芳基溴化物的芳基化反应中,将2-氨基芳硫基-铜(I)(I)(CuSAr)配合物的小型文库作为(预)催化剂进行了测试。这些(I)铜(预)催化剂具有热稳定性,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中,并允许在160°C下反应6小时,催化剂负载量低至2.5 mol%。在所筛选的(预)催化剂中,2-[((二甲基氨基)甲基]苯硫基巯基铜(I)(1c)产生了最佳结果,并提供了各种取代的二芳基醚的良好至优异的收率。机理研究表明,在C-O偶联反应的早期阶段,CuSAr配合物通过单阴离子槟榔根配体与苯基溴的选择性偶联而形成CuBr,转化为CuBr(PhSAr)。此外,显示的第一个结果涉及用于炔丙基胺原位合成的多组分反应(MCR)方案及其后续的涉及C–O交叉偶联反应的转化。此外,在相同的二卤代吡啶底物上,用相同的(CuSAr)一锅法进行了连续C–O / C–S和C–N / C–S交叉偶联反应的两个例子。 )催化剂(总收率40-80%)。
    DOI:
    10.1016/j.tet.2010.09.0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minoarenethiolato-copper(I) as (pre-)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diaryl ethers from aryl bromides and sequential C–O/C–S and C–N/C–S cross 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Elena Sperotto、Gerard P.M. van Klink、Johannes G. de Vries、Gerard van Koten
    DOI:10.1016/j.tet.2010.09.019
    日期:2010.11
    of the C–O coupling reaction the CuSAr complex is converted into CuBr(PhSAr) via selective coupling of the monoanionic arenethiolato ligand with phenyl bromide with formation of CuBr. In addition, the first results are shown involving a multi-component reaction (MCR) protocol for the in situ synthesis of propargylamines and their subsequent conversion involving a C–O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Furthermore
    在苯酚与芳基溴化物的芳基化反应中,将2-氨基芳硫基-铜(I)(I)(CuSAr)配合物的小型文库作为(预)催化剂进行了测试。这些(I)铜(预)催化剂具有热稳定性,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中,并允许在160°C下反应6小时,催化剂负载量低至2.5 mol%。在所筛选的(预)催化剂中,2-[((二甲基氨基)甲基]苯硫基巯基铜(I)(1c)产生了最佳结果,并提供了各种取代的二芳基醚的良好至优异的收率。机理研究表明,在C-O偶联反应的早期阶段,CuSAr配合物通过单阴离子槟榔根配体与苯基溴的选择性偶联而形成CuBr,转化为CuBr(PhSAr)。此外,显示的第一个结果涉及用于炔丙基胺原位合成的多组分反应(MCR)方案及其后续的涉及C–O交叉偶联反应的转化。此外,在相同的二卤代吡啶底物上,用相同的(CuSAr)一锅法进行了连续C–O / C–S和C–N / C–S交叉偶联反应的两个例子。 )催化剂(总收率40-80%)。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