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benzylammonium | 57133-7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benzylammonium
英文别名
Bis(phenylmethyl)ammonium;dibenzylazanium
dibenzylammonium化学式
CAS
57133-71-8
化学式
C14H16N
mdl
——
分子量
198.288
InChiKey
BWLUMTFWVZZZND-UHFFFAOYSA-O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16.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benzylammonium过氧化脲素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2,2,2-三氟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5h, 生成 N,N-二苄基羟胺
    参考文献:
    名称:
    N,N-二烷基羟胺的氧化合成
    摘要:
    尽管羟胺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用途,但市售的羟胺相对较少,因此需要直接、有效和选择性的合成方法。在此,我们报告了两种使用 UHP 作为氧化剂来完成仲胺直接氧化的补充方法。第一种方法使用 2,2,2-三氟乙醇 (TFE) 和大量过量的胺。通过选择性盐形成实现羟胺产物的分离,并证明了过量胺的回收。第二种方法使用六氟丙酮作为添加剂,其特点是氧化剂和胺之间的化学计量比为 1:1。
    DOI:
    10.1021/acs.joc.4c00674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多官能轮烷构架构建杂[ n ]轮烷
    摘要: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异戊烷类是一类拓扑有机结构,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通常,存在两种类型的杂轮烷结构,其中一种或多种大环化合物被旋接到一个哑铃形分子上,而另一种杂环被一种或多种大环化合物旋入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哑铃形分子上。与这些传统类型相比,可以设想另一个拓扑有趣的异轮烷家族,它们来自同时具有宿主(冠醚)和客体(铵模板)的多官能分子。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索了这个新的杂环烷家族的选定成员的结构,该家族具有冠状醚部分,这些冠状醚部分包裹在哑铃形分子周围。这些结构是通过以下途径制备的:在这些途径中,涉及模板导向的剪切反应或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缝合”过程用于安装环绕铵阳离子中心的冠醚环系统。然后,接着执行穿线跟随塞紧的顺序,以安装第二个环绕的冠状醚环。结果表明,多功能积木的组装效率很高。最后,这项研究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旨在构建更复杂的杂环烷结构,例如可切换系统,自组装聚合物和功能分子机器。用
    DOI:
    10.1021/jo402166y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Sulfuric Macrocycles and a Rotaxane through Thiol-yne Click and Dithiol 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Weidong Zhou、Haiyan Zheng、Yongjun Li、Huibiao Liu、Yuliang Li
    DOI:10.1021/ol1014569
    日期:2010.9.17
    A macrocycle and a rotaxane were constructed by virtue of the thiol-yne click reaction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light in high yield, which can proceed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under an air atmosphere. Two disulfide macrocycl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simple dithiol coupling reaction, which exhibited high stability and a weak assembly interaction with a dialkylammonium ion.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