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浓厚的氯气味,有效氯含量为60%~64.5%。其稳定性较强,在高热或潮湿条件下储存时,有效氯含量仅下降约1%。该物质易溶于水,溶解度在25℃时约为25%。溶液呈弱酸性,1%的水溶液pH值为5.8~6.0,浓度增加时pH变化较小。其水解常数较高,在水中会生成次氯酸,水解常数为1×10^-4,优于氯胺T。然而,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在紫外线照射下有效氯的损失加速。该物质能迅速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真菌及病毒,特别是对肝炎病毒有特效作用,具有高含氯量和强杀菌能力的特点。与漂白粉和氯胺-T相比,二氯异氰尿酸钠毒性较低且杀菌效果更优。它还可以与金属还原剂或酸性增效剂混合制成烟熏剂,在点燃后产生杀菌气体。
含氯消毒剂我国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包括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三合二和次氯酸钠,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有效氯。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可通过与氰尿酸反应生成二氯异氰尿酸,并在中和后形成二氯异氰尿酸钠。此过程包括两种工艺:一种是以水溶液形式通入氯气进行氯化,过滤并洗涤滤饼;另一种则通过补充氯气的方法控制pH值,提高原料利用率。
化学性质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状晶体或颗粒,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常温下呈白色粉末状,并带有氯气味。
用途该物质主要用于工业水杀菌、饮用水消毒、游泳池及织物整理等众多领域。其高效性能使其适用于养蚕、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消毒,以及羊毛防缩整理。此外,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加工助剂,也可用于乳制品和水的消毒。
生产方法二氯异氰尿酸钠可通过两种主要方法制备:一种是通过氰尿酸与氯气反应生成;另一种是将氯化铵与尿素加热后酸化、碱溶再通氯进行氯化,最后干燥获得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