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2-(3-fluoro-4-phenyl)phenylpropionaldehyde | 168275-51-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2-(3-fluoro-4-phenyl)phenylpropionaldehyde
英文别名
(2R)-2-(3-fluoro-4-phenylphenyl)propanal
R-2-(3-fluoro-4-phenyl)phenylpropionaldehyde化学式
CAS
168275-51-2
化学式
C15H13FO
mdl
——
分子量
228.266
InChiKey
ABPZAFDGAHUVOV-NSHDSAC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31.8±30.0 °C(Predicted)
  • 密度:
    1.10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2-(3-fluoro-4-phenyl)phenylpropionaldehydesodium chloritesodium dihydrogenphosphate双氧水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85%的产率得到(R)-2-氟比洛芬 氟比洛芬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烯胺的光化学 E / Z 异构化脱消旋
    摘要:
    α-支链醛的催化去外消旋是构建对映体纯 α-叔羰基化合物的直接策略,这对药物应用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光化学物质乙/Z通过使用简单的氨基催化剂和容易获得的光敏剂对 α-支链醛进行去外消旋的异构化策略。多种外消旋α-支链醛可以直接转化为任一对映异构体,具有高选择性。快速光动力乙/Z异构化和高度立体定向的亚胺/烯胺互变异构是对映富集的两个关键因素。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光化学乙/Z用于外部调节烯胺催化的异构化策略。
    DOI:
    10.1126/science.abl4922
  • 作为产物:
    描述:
    2-(2-fluoro-biphenyl-4-yl)-propionaldehydefac-tris(2-phenylpyridinato-N,C2')iridium(III)(S)-N1,N1-diethyl-3,3-dimethylbutane-1,2-diamine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75%的产率得到R-2-(3-fluoro-4-phenyl)phenylpropion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烯胺的光化学 E / Z 异构化脱消旋
    摘要:
    α-支链醛的催化去外消旋是构建对映体纯 α-叔羰基化合物的直接策略,这对药物应用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光化学物质乙/Z通过使用简单的氨基催化剂和容易获得的光敏剂对 α-支链醛进行去外消旋的异构化策略。多种外消旋α-支链醛可以直接转化为任一对映异构体,具有高选择性。快速光动力乙/Z异构化和高度立体定向的亚胺/烯胺互变异构是对映富集的两个关键因素。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光化学乙/Z用于外部调节烯胺催化的异构化策略。
    DOI:
    10.1126/science.abl49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OPTICALLY ACTIVE CARBOXYLIC ACIDS<br/>[FR] PROCEDE POUR PREPARER DES ACIDES CARBOXYLIQUES OPTIQUEMENT ACTIFS
    申请人: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公开号:WO1997014669A1
    公开(公告)日:1997-04-24
    (EN)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optically active carboxylic acids by oxidizing an optically active aldehyde with a peracid in the presence of an amine and/or amine N-oxide catalyst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a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alkyl amine, alkyl amine N-oxide, aromatic amine, aromatic amine N-oxide, heterocyclic amine, heterocyclic amine N-oxide and mixtures thereof, to produce the optically active carboxylic acid. Such optically active carboxylic acids have utility for example as pharmaceuticals.(FR) La présente invention concerne un procédé pour préparer des acides carboxyliques optiquement actifs par oxydation d'un aldéhyde optiquement actif avec un peracide en présence d'une amine et/ou d'un catalyseur au N-oxyde d'amine choisi dans le groupe composé d'une alkylamine substituée ou non substituée, d'un N-oxyde d'alkylamine, d'une amine aromatique, d'un N-oxyde d'amine aromatique, d'une amine hétérocyclique, d'un N-oxyde d'amine hétérocyclique et de leurs mélanges, en vue de produire l'acide carboxylique optiquement actif. De tels acides carboxyliques optiquement actifs sont utiles par exemple comme produits pharmaceutiques.
    该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光学活性羧酸的方法,其中在氨和/或氨N-氧化物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用过氧酸对光学活性醛进行氧化,所述催化剂被选择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胺,烷基胺N-氧化物,芳香胺,芳香胺N-氧化物,杂环胺,杂环胺N-氧化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从而产生光学活性羧酸。这种光学活性羧酸例如可用作制药的用途。
  • PROCESS FOR IMPROVING ENANTIOMERIC PURITY OF ALDEHYDES
    申请人: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公开号:EP0766658B1
    公开(公告)日:2002-04-10
  • PROCESS FOR PREPARING OPTICALLY ACTIVE CARBOXYLIC ACIDS
    申请人: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公开号:EP0862549A1
    公开(公告)日:1998-09-09
  • US5430194A
    申请人:——
    公开号:US5430194A
    公开(公告)日:1995-07-04
  • US5739385A
    申请人:——
    公开号:US5739385A
    公开(公告)日:1998-04-1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