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磷胆碱 是一种核酸类衍生物,在卵磷脂合成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促进卵磷脂合成来改善脑功能。与其它神经保护药物相比,胞磷胆碱具有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并在临床应用上更为广泛。
该药由日本武田公司在1967年研发,商品名为尼可林,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的临床使用历史。1988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胞磷胆碱——药理学胞磷胆碱(C14H26N4O11P2)是一种由核酸、胞嘧啶、焦磷酸盐和胆碱组成的单核苷酸衍生物。口服后能迅速被肠道和肝脏水解为胆碱和胞嘧啶,两者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穿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重新组合成胞磷胆碱。在体内80%的磷脂合成受胞磷胆碱浓度的影响。此外,胞磷胆碱还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转化为乙酰胆碱,并在肾脏和肝脏中被氧化为甜菜碱。
胞磷胆碱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高达90%,口服后仅有不足1%通过粪便排泄。其在血浆中的两个吸收高峰分别出现在摄入后的第1小时和第24小时。在大鼠模型中,放射性标记的胞磷胆碱摄入10小时后脑部含量稳定上升,并广泛分布于大脑白质和灰质。该药物每天仅有少量通过尿液、粪便和呼吸等途径排泄。
胞磷胆碱——适应症主要适应症包括急性颅脑外科及脑手术后的意识障碍;临床还用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损伤引起的功能和意识障碍,如震颤麻痹、耳鸣与神经性耳聋、安眠药中毒等。近年来,胞磷胆碱在缺血性脑中风、脑动脉硬化、多梗塞性痴呆、老年痴呆症及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胞磷胆碱——作用胞磷胆碱是一种体内天然产生的内源性核苷,是细胞膜磷脂生物合成主要途径的关键物质。神经细胞膜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胞磷胆碱来促进神经细胞膜磷脂的合成,并在多种细胞生理过程中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