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1R)-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1-yl]benzonitri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1R)-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1-yl]benzonitrile
英文别名
——
4-[(1R)-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1-yl]benzonitri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14N2
mdl
——
分子量
234.29
InChiKey
DOYWXGCIGRFJEW-MRXNPFE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35.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1R)-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1-yl]benzonitrile 在 N-(benzyloxy)-N-(pivaloyloxy)-4-(trifluoromethyl)benzamid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19.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四氢异喹啉的准立体特异性氮缺失中脱芳构螺环化和动态效应的证据
    摘要:
    有机化学中的选择性通常被认为是由决定过渡态的竞争选择性之间的能量差异引起的。然而,在静态密度泛函理论 (DFT) 无法重现实验产物分布的情况下,可以检查动态效应以了解更复杂的反应系统的行为。此前,我们报道了一种仲胺氮缺失方法,该方法依赖于异二氮烯中间体的形成,随后异二氮烯中间体通过笼状双自由基挤出二氮并伴随形成C-C键。在此,对 1-芳基-四氢异喹啉的氮缺失进行了详细的机制分析,表明在该系统中,先前确定的双自由基机制经历了动态控制分配为正常的 1,5-偶联产物和意想不到的螺环脱芳构化中间体,它通过异常简单的 1,3-σ 重排收敛到预期的茚满。该机制不能通过静态 DFT 重现,但得到准经典分子动力学计算的支持,并统一了该系统中的几个不寻常的观察结果,包括部分手性转移、乙烯桥处的非统计同位素扰乱、相关杂环中螺环脱芳构物质的分离系列,并观察到引入 8 个取代基可显着提高对映体特异性。
    DOI:
    10.1021/jacs.4c02491
  • 作为产物:
    描述:
    4-cyano-N-phenethylbenzamide2-氯吡啶甲醇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氟甲磺酸酐(S)-(+)-扁桃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4-[(1R)-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1-yl]benz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四氢异喹啉的准立体特异性氮缺失中脱芳构螺环化和动态效应的证据
    摘要:
    有机化学中的选择性通常被认为是由决定过渡态的竞争选择性之间的能量差异引起的。然而,在静态密度泛函理论 (DFT) 无法重现实验产物分布的情况下,可以检查动态效应以了解更复杂的反应系统的行为。此前,我们报道了一种仲胺氮缺失方法,该方法依赖于异二氮烯中间体的形成,随后异二氮烯中间体通过笼状双自由基挤出二氮并伴随形成C-C键。在此,对 1-芳基-四氢异喹啉的氮缺失进行了详细的机制分析,表明在该系统中,先前确定的双自由基机制经历了动态控制分配为正常的 1,5-偶联产物和意想不到的螺环脱芳构化中间体,它通过异常简单的 1,3-σ 重排收敛到预期的茚满。该机制不能通过静态 DFT 重现,但得到准经典分子动力学计算的支持,并统一了该系统中的几个不寻常的观察结果,包括部分手性转移、乙烯桥处的非统计同位素扰乱、相关杂环中螺环脱芳构物质的分离系列,并观察到引入 8 个取代基可显着提高对映体特异性。
    DOI:
    10.1021/jacs.4c0249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10.1021/jacs.4c02491
    作者:Masson-Makdissi, Jeanne、Lalisse, Remy F.、Yuan, Mingbin、Dherange, Balu D.、Gutierrez, Osvaldo、Levin, Mark D.
    DOI:10.1021/jacs.4c02491
    日期:——
    Selectivity in organic chemistry is generally presumed to arise from energy differences between competing selectivity-determining transition states. However, in cases where static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fails to reproduce experimental product distributions, dynamic effects can be examined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more complex reaction systems. Previously, we reported a method for nitrogen
    有机化学中的选择性通常被认为是由决定过渡态的竞争选择性之间的能量差异引起的。然而,在静态密度泛函理论 (DFT) 无法重现实验产物分布的情况下,可以检查动态效应以了解更复杂的反应系统的行为。此前,我们报道了一种仲胺氮缺失方法,该方法依赖于异二氮烯中间体的形成,随后异二氮烯中间体通过笼状双自由基挤出二氮并伴随形成C-C键。在此,对 1-芳基-四氢异喹啉的氮缺失进行了详细的机制分析,表明在该系统中,先前确定的双自由基机制经历了动态控制分配为正常的 1,5-偶联产物和意想不到的螺环脱芳构化中间体,它通过异常简单的 1,3-σ 重排收敛到预期的茚满。该机制不能通过静态 DFT 重现,但得到准经典分子动力学计算的支持,并统一了该系统中的几个不寻常的观察结果,包括部分手性转移、乙烯桥处的非统计同位素扰乱、相关杂环中螺环脱芳构物质的分离系列,并观察到引入 8 个取代基可显着提高对映体特异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