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6-Triphenyl-1,2-oxazinane | 919782-1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6-Triphenyl-1,2-oxazinane
英文别名
2,3,6-triphenyloxazinane
2,3,6-Triphenyl-1,2-oxazinane化学式
CAS
919782-11-9
化学式
C22H21NO
mdl
——
分子量
315.415
InChiKey
KYFJLETYENLAL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6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12.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4-二溴-1,4-二苯基-丁烷 、 亚硝基苯五甲基二乙烯三胺 、 copper(I)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74%的产率得到2,3,6-Triphenyl-1,2-oxazin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铜催化空间控制直接引入氮和氧功能†
    摘要:
    合成化学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通过多种方法优化含氮和含氧化合物的合成;然而,直接引入N-和O-官能团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允许同时安装 N-和 O-官能团以构建未探索的 N-O 杂环和氨基醇支架的通用方法。这种转化利用地球上丰富的铜盐来促进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的形成以及随后的碳-氮键的形成。中间体氨氧基自由基被分子内附加的碳中心自由基终止。我们还利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具有一系列脂肪族和芳香族连接基的氨基醇。
    DOI:
    10.1039/c8sc03288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rect introduction of nitrogen and oxygen functionality with spatial control using copper catalysis
    作者:James B. Shaum、David J. Fisher、Miranda M. Sroda、Luis Limon、Javier Read de Alaniz
    DOI:10.1039/c8sc03288b
    日期:——
    containing compounds through a number of methods; however, direct introduction of N- and O-functionality remains challenging. Presented herein is a general method to allow for the simultaneous installation of N- and O-functionality to construct unexplored N–O heterocyclic and amino-alcohol scaffolds. This transformation uses earth abundant copper salts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a carbon-centered radical
    合成化学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通过多种方法优化含氮和含氧化合物的合成;然而,直接引入N-和O-官能团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允许同时安装 N-和 O-官能团以构建未探索的 N-O 杂环和氨基醇支架的通用方法。这种转化利用地球上丰富的铜盐来促进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的形成以及随后的碳-氮键的形成。中间体氨氧基自由基被分子内附加的碳中心自由基终止。我们还利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具有一系列脂肪族和芳香族连接基的氨基醇。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间甲苯基羟胺 苯基羟胺 N-苯基-N-丙基羟胺 N-苄基-N-苯基羟胺 N-苄基-N-(4-甲基苯基)羟胺 N-羟基苯胺草酸盐 N-羟基-4-碘苯胺 N-羟基-4-甲基-N-(2-丙炔-1-基)苯胺 N-羟基-4-亚硝基-N-苯基苯胺 N-羟基-2-甲苯胺 N-羟基-2,4,6-三甲基苯胺 N-羟基-2,4,5-三甲基苯胺 N-甲氧基苯胺 N-甲基-N-甲氧基苯胺 N-正丁基-N-羟基苯胺 N-叔丁基-N-(4-甲基苯基)羟胺 N-五氟苯基羟胺 N-乙氧基-N-乙基苯胺 N-乙基-N-羟基苯胺 N-乙基-N-羟基-4-甲基苯胺 N-[3,5-双(羟基氨基)苯基]羟胺 N-(对甲苯基)羟胺 N-(4-溴苯基)-N-叔丁基羟胺 N-(4-氟苯基)羟胺 N-(2-碘苯基)-羟胺 N,O-二异丙基苯基羟胺 N,N-二苯基羟胺 4-环己基苯基羟胺 4-氯苯基羟胺 4-乙基-N-羟基-苯胺 4-丁基-N-羟基苯胺 4-(羟基氨基)苯酚 4,5-二甲基-3,5-环己二烯-1,2-二酮二肟 4,5,6,8-四苯基-7-氧杂-4,6-二氮杂螺[2.5]辛烷 3-氯苯基羟胺 3-氯-N-羟基-4-甲基苯胺 3-(羟氨基)苯酚 3,4,5-三氟-N-羟基苯胺 2H-1,2-噁嗪,2-(4-氯苯基)-3,6-二氢-4,5-二甲基- 2-氯苯基羟胺 2-氯-N-羟基-4-甲基苯胺 2-(羟氨基)苯酚 2,4-二甲基苯基羟胺 2,4,6-三氟-N-羟基苯胺 2,3,4-三氟-N-羟基苯胺 1-(2,3-二苯基-2,3-二氢-1,2-恶唑-4-基)乙酮 1,1,3,3-四甲基-6,7-二苯基-5-氧杂-8-硫杂-6-氮杂-螺[3.4]辛烷-2-酮 2,2,5-trimethyl-7-phenyl-6-oxa-7-aza-bicyclo[3.2.2]non-8-en-4-ol 2-thiophenoxyaniline (2R,4S)-2-anilinoxy-4-(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cylohexa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