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3-dimethylphenyl)-1-(4-methylphenyl)methanim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3-dimethylphenyl)-1-(4-methylphenyl)methanimine
英文别名
——
N-(2,3-dimethylphenyl)-1-(4-methylphenyl)methanim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17N
mdl
——
分子量
223.318
InChiKey
ZYRJUEUZWSPWM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3-dimethylphenyl)-1-(4-methylphenyl)methanimine 在 ruthenium(III) chloride trihydrate 、 potassium carbonate甘油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94%的产率得到2,3-dimethyl-N-(4-methylbenz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不含膦配体的RuCl 3催化芳基硝基化合物的还原N-烷基化
    摘要:
    在不使用任何其他配体的情况下,RuCl 3使用基于生物的甘油作为氢源并且不需要任何添加的溶剂即可有效地催化芳基硝基化合物与醇的还原性N-烷基化。可以容易地控制该反应以高产率产生亚胺或仲胺。RuCl 3催化的硝基芳烃与醇的还原性N-烷基化以良好或优异的产率提供相应的亚胺产物。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硝基芳烃与醇和甘油的一锅法顺序反应也可以得到更高产率的胺。
    DOI:
    10.1016/j.tet.2016.05.036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基苯基)甲醇2,3-二甲基苯胺 在 3-(6-(3,5-dimethyl-1H-pyrazol-1-yl)pyridin-2-yl)-1-(2-((1-oxyl-2,2,6,6-tetramethylpiperidin-4-yl)oxy)-2-oxoethyl)-1H-imidazol-3-ium iodide 、 氧气sodium carbonate 、 copper(I) bromide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89%的产率得到N-(2,3-dimethylphenyl)-1-(4-methylphenyl)methani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离子液体部分和N,N-双齿基团的可回收TEMPO衍生物的设计,可将Cu(i)高效催化将醇转化为醛和亚胺†
    摘要:
    制备了四种不同类型的TEMPO衍生物,并结合了离子液体部分和N,N-双齿配位基团(IL–TEMPO- N,N)。所述的CuBr / IL-TEMPO- Ñ,Ñ系统表现出对醛和亚胺的合成高催化活性通过在1-丁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的醇的有氧氧化([BMIM] BF 4)。均相催化体系中的铜催化剂和IL–TEMPO- N,N助催化剂可通过使用Et 2萃取同时从产物中回收O.离子液相中剩余的催化剂体系可重复使用数个循环,而不会明显降低催化活性。建立了将酒精高效,可再循环地好氧氧化为醛和亚胺的方案。
    DOI:
    10.1039/c6ra10373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在无配体三氯化钌催化下制备亚胺的无 溶剂合成方法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号:CN105732419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无配体三氯化钌催化下制备亚胺的无溶剂合成方法。具体而言,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按照硝基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碱性化合物:三氯化钌=1:2~4:1~2:0.02~0.05的摩尔比,将上述反应物加入到配备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于100~150℃搅拌反应20~30小时,得到亚胺类化合物。本发明首次在不添加任何辅助配体及溶剂的情况下,直接使用RuCl3作为催化剂。另外,本发明实现了亚胺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制备,整个过程绿色、高效且易于操作,是一种合成亚胺类化合物的好方法。
  • C-N Bond Formation Catalyzed by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N-Doped Carbon via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on to Secondary Amines, Imines, Benzimidazoles and Quinoxalines
    作者:Bin Guo、Hong-Xi Li、Shi-Qi Zhang、David James Young、Jian-Ping Lang
    DOI:10.1002/cctc.201801525
    日期:2018.12.21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NPs) supported on N‐doped carbon (Ru/N−C) were prepared by the pyrolysis of cis‐Ru(phen)2Cl2 loaded onto carbon powder (VULCAN XC72R) at 800 °C. Ru/N−C NPs (0.2 mol% Ru) selectively catalyzed either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on coupling (ADC) or auto‐transfer‐hydrogen (ATH) reactions of amines with alcohols to imines and secondary amines. Such selectivity could be controlled
    通过对顺式-Ru(phen)2 Cl 2的热解制备了负载在N掺杂碳(Ru / NC )上的纳米颗粒(NPs)。在800°C下加载到碳粉(VULCAN XC72R)上。Ru / N-C NPs(0.2 mol%Ru)选择性催化胺与醇与亚胺和仲胺的无受体脱氢偶联(ADC)或自转移氢(ATH)反应。可以通过选择与碱结合的碱属离子来控制这种选择性。在相似的催化条件下,二胺与伯醇或二醇的ADC交叉偶联以良好或优异的收率提供了相应的苯并咪唑喹喔啉。该催化体系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可回收性,并广泛适用于各种基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