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项研究设计和合成了一组小分子化合物,用作蓝光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s)的主体材料。这些化合物包括:
1. m-CzCzCN (6-(3-(9H-咔唑-9-基)苯基)-9-乙基-9H-咔唑-3-腈)
2. o-CzCzCN (6-(2-(9H-咔唑-9-基)苯基)-9-乙基-9H-咔唑-3-腈)
3. mCPCzCN (6-(3,5-二(9H-咔唑-9-基)苯基)-9-乙基-9H-咔唑-3-腈)
4. m-CzOCN (8-(3-(9H-咔唑-9-基)苯基)二苯并[b,d]呋喃-2-腈)
5. m-CzSCN (8-(3-(9H-咔唑-9-基)苯基)二苯并[b,d]噻吩-2-腈)
主要研究发现:
- 这些材料将p型咔唑和n型氰基修饰的咔唑、二苯并呋喃或二苯并噻吩单元结合到苯撑桥的间位或邻位
- 单载流子器件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证实了其双极性特征
- 使用FIrpic作为掺杂发光体时,这些材料在蓝光磷光OLED中表现出优异性能
- 邻位取代的o-CzCzCN比间位取代的m-CzCzCN具有更高的器件效率,最大外量子效率达21.0%,电流效率达43.9 cd A−1
- m-CzSCN主体的器件也展现出显著高效率:23.3%和46.1 cd A−1
- 这些蓝光PhOLEDs的效率衰减缓慢,在高亮度(10,000 cd m−2)下,o-CzCzCN主体器件仍保持13.6%和28.5 cd A−1的高效率
这是一项将CN基团引入咔唑、二苯并呋喃和二苯并噻吩以开发高三重态能量双极性主体材料用于OLED应用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