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钛酸钙又称三氧化钛钙,化学式为CaTiO3,是一种无机物。外观呈黄色晶体,难溶于水。1839年,德国化学家古斯塔夫·罗斯在俄罗斯乌拉尔山探险时发现了天然矿物钛酸钙(CaTiO3),它是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钙钛矿。
常温常压下稳定,但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并释放有毒的含钙和钛烟雾。钛酸钙属于立方晶系结构,钛离子与六个氧离子形成八面体配位,配位数为6;而钙离子则位于由八个氧离子构成的空穴内,配位数为12。这一结构不仅在钛酸钡等许多有用的材料中被采用,也作为其他材料结构的变形基础(如钇钡铜氧化物)。
钛酸钙具有光学特性、机械特性、介电特性和温度特性,在电子电气、石油化工和金属加工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用途
钛酸钙是一种拥有优异介电特性、温度特性和机械特性的基础无机介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陶瓷电容器、PTC热敏电阻器、微波天线、滤波器及不锈钢焊条等产品中。深入了解钙钛矿的结构及其变化对研究和开发无机功能材料至关重要。
结构分析
钛酸钙(CaTiO3)的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可视为小的Ti4+离子位于立方晶胞顶点,大的Ca2+离子占据晶胞中心位置,而O2-离子则处于晶胞棱边中心。每个Ti4+周围有6个O2-配位,形成正八面体;每个Ca2+周围有12个O2-配位,构成立方八面体(A型)。立方八面体由24条棱、12个顶点和14个面组成,其中包括六个正方形和平八个正三角形。
若将晶胞原点移到Ca2+上,则Ca2+与O2-会按立方最密堆积排列,形成面心立方晶胞。Ti4+则占据由6个O2-组成的八面体空隙内。在棱边中心的3个八面体空隙中,4个O2-和2个Ca2+共同存在(B型)。
生产方法
钛酸钙可通过固相反应合成法、机械力化学合成法、熔盐合成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及水热合成法等方法进行制备。其中,固相反应合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TiO2和CaO或Ca(OH)2或CaCO3为原料,在高温(T>1300℃)环境下经过长时间机械混合后发生固相扩散反应来制备CaTiO3。所制得的产物硬度较高,呈块状结构,需进一步破碎、研磨以获得不同目数的粉状CaTiO3。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