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₂O₇ 是一种芥黄色微晶粉末,呈体心四方形晶胞,其晶格参数为 a=7.128±0.005 Å(1 Å = 0.1 nm),c=11.95±0.01 Å。通过比重瓶测量法测得其密度约为 7.2±0.2 g/cm³,这与计算值 7.93 g/cm³ (z=4) 存在一定差异,而在其他铀酸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小差异。
BaU₂O₇ 在加热时表现出明显的失氧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橙色再至棕色,在 1100~1200℃ 范围内会迅速分解为 Ba₂U₃O₁₁ 和 U₃O₈ 两相。
将符合化学计量比的BaUO₄和U₃O₈固态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至900℃,得到相当纯的BaU₂O₇。然而,X射线衍射数据估计其中还含有约5%的其他物质,它们可能是BaUO₄或U₃O₈。这可能是因为固相反应难以完全进行,而这些相的具体组成尚不明确。
方法2通过灼烧Ba(UO₂)(OCOCH₃)₆·2H₂O来制备BaU₂O₇。 首先,在6mol/L的醋酸介质中结晶可获得Ba(UO₂)(OCOCH₃)₆·2H₂O。将此化合物在900℃下缓慢加热,可以生成几乎不含Ba₂U₃O₁₁和U₃O₈的良好BaU₂O₇样品。由于钡离子和铀离子在Ba(UO₂)(OCOCH₃)₆·2H₂O中是以原子级别分散开的,固-固反应的扩散问题得到了显著减少。
在制备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控制升温速度和加热温度。例如,在500~700℃之间灼烧此化合物可得到橙色BaU₂O₇产品。此时的质量损失为32.02%,与分解为BaU₂O₇时的理论损失量(32.05%)基本一致。然而,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该产品实际上是Ba₂U₃O₁₁和未知相的混合物。当温度升高至800℃时,BaU₂O₇开始与这两个相共存。在900~1000℃快速加热此化合物时,则会生成一种黑色物质,这种黑色混合物由Ba₂U₃O₁₁、U₃O₈以及少量的BaU₂O₇组成。
因此,在800℃灼烧时存在的未知橙色相很可能是UO₃。然而,该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花样表明它不像是α-UO₃、γ-UO₃或δ-UO₃,其红外光谱也不与任何形式的UO₃一致。此外,它的稳定性在800℃以下所有已知分解的UO₃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