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铍主要通过肺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通过结合前白蛋白和γ-球蛋白在体内传输。铍在肺部组织和骨骼中积累,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一旦进入人体,铍作为半抗原与肺部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呈递细胞相互作用,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MHC)II类分子物理结合。这种MHC II类-铍-肽复合物被T淋巴细胞受体识别,触发CD4+ 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由此产生的炎症反应是一种由细胞因子协调的细胞介导过程,导致(通常是肺部的)肉芽肿形成。铍的毒性可能受到铁储存蛋白铁蛋白的控制,铁蛋白通过结合铍并阻止其与其他酶相互作用来隔离铍。(L25, A37, A91)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有充分证据表明铍和铍化合物对人类具有致癌性。铍和铍化合物会导致肺癌。在实验动物中有充分证据表明铍和铍化合物的致癌性。铍和铍化合物对人类具有致癌性(第1组)。/铍和铍化合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A1; 确认的人类致癌物。/铍及其化合物,如B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铍及铍化合物根据人类研究的充分致癌性证据,被认为是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1, 对人类致癌。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2名长期接触氧化铍5年的人员,在停止接触6年后,显示出明显的排出情况,但没有肺部病变的证据。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 氧化铍的分布 ... 随其制备方法而变化:通过气管内滴注由500°C下煅烧10小时的α-Be(OH)2 制备的氧化铍,在大鼠的肝脏、肾脏和骨骼中发现了高浓度,而通过在1600°C下煅烧10小时的α-Be(OH)2 制备的氧化铍 ... 主要残留在肺部。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给予氧化铍的兔子在死亡或因骨肉瘤被处死前一年或更长时间。在肝脏和脾脏的网状内皮细胞中发现了相对较高含量的金属。肺部也含有高浓度。骨骼、肾脏和心脏中的水平要低得多。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 铍从骨骼沉积中 ... 低烧氧化物,被狗吸入40至100天,显示 ... 0.6% ... 在肺中保留的 ... 0.6% ... 在肝脏中;以及 ... 397% ... 在肺淋巴腺中。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