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trideuteriomethyl)benzaldehyde | 111870-5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trideuteriomethyl)benzaldehyde
英文别名
3-(trideuteriomethyl)benzaldehyde
m-(trideuteriomethyl)benzaldehyde化学式
CAS
111870-53-2
化学式
C8H8O
mdl
——
分子量
123.127
InChiKey
OVWYEQOVUDKZNU-FIBGUPN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trideuteriomethyl)benzaldehyde甲醇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溴化磷 作用下, 以 乙醚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2.67h, 生成 3-methyl-d3-benzyl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EN] DEUTERATED MECLIZINE
    [FR] MÉCLIZINE DEUTÉRÉE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克酸咪的氘代形式,以及药用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本发明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在治疗通过施用地克酸咪和其他组成型雄烷受体激动剂或FGFR3拮抗剂有益的疾病和条件的方法。
    公开号:
    WO2017015474A1
  • 作为产物:
    描述:
    α,α,α-trideutero-meta-xylene高氯酸 tripropylammonium fluorochromate (VI)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m-(trideuteriomethyl)benz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氟铬酸吡啶酸催化氧化取代甲苯的动力学和机理
    摘要:
    已经研究了氟铬酸吡啶 (VI) (PFC),C5H5N\overset+HCrO3F-,在乙酸水溶液中,在高氯酸存在下氧化取代甲苯的动力学。主要产品为相应的醛类。虽然每种氧化都相对于氧化剂是一级的,但其速率几乎与底物浓度无关。反应取决于酸浓度的第一次幂。观察到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在 30 °C 时 kH⁄kD=5.4。发现电子释放基团适度促进反应,而吸电子基团被发现具有延迟效应。与 σ 值的相关性产生 -2.0 的 ρ 值。该反应不会引起丙烯腈的聚合。研究了温度和溶剂组成的影响并评估了活化参数。这些和相关数据表明,初始反应涉及提取氢,形成中间体,随后产生...
    DOI:
    10.1246/bcsj.59.32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rrangements of the isomeric tolylmethylenes
    作者:Orville L. Chapman、Jeffery W. Johnson、Robert J. McMahon、Paul R. West
    DOI:10.1021/ja00210a032
    日期:1988.1
    Obtention de styrene et de benzocyclobutene. Un seul mecanisme decrit les processus de transposition thermique et photochimique
    获得苯乙烯苯并环丁烯。Un seul mecanisme decrit les processus de transposition thermique et photochimique
  • Electron-Transfer-Induced Tautomerization in Methylindanones:  Electronic Control of the Tunneling Rate for Enolization
    作者:Pawel Bednarek、Z. Zhu、Thomas Bally、Tomasz Filipiak、Andrzej Marcinek、Jerzy Gebicki
    DOI:10.1021/ja003708m
    日期:2001.3.1
    isotopomers, isolated in Argon matrices, were found to undergo enolization to the corresponding enol radical cations at rates that differ by orders of magnitude. It is shown by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remote methyl group in the 4-position is of purely electronic nature in that it stabilizes the unreactive pi-radical relative to the reactive sigma-radical state of the 7-methylindanone
    发现由 4-甲基-和 4,7-二甲基茚满酮产生的自由基阳离子以及它们的代同位素异构体在气基质中分离,被发现以数量级不同的速率烯醇化为相应的烯醇自由基阳离子。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在 4 位的远程甲基的作用是纯电子性质的,因为它相对于 7-甲基茚满酮自由基阳离子的反应性 σ 自由基状态稳定了非反应性 π 自由基。使用量子力学隧穿的贝尔模型,基于计算的烯醇化热障的高度和宽度,可以令人满意地再现两种化合物的观察到的动力学行为。
  • 3-甲基-D3-苄溴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南京昊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0283040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甲基‑D3‑苄的合成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1,3‑二溴苯氘代碘甲烷为原料,在正丁基锂溶液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得化合物Ⅰ;步骤2),以步骤1)制备的化合物Ⅰ和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在正丁基锂溶液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得化合物Ⅱ;步骤3),以步骤2)制得化合物Ⅱ和(NaBH4)硼氢化钠为原料,发生还原反应,制得化合物Ⅲ;步骤4),以步骤3)制备的化合物Ⅲ和三溴化磷为原料,制得化合物Ⅳ,即本发明的产物3‑甲基‑D3‑苄。本发明采用市售的氘代碘甲烷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代率稳定且达到较高要求(D>99%)。
  • CHAPMAN, ORVILLE L.;JOHNSON, JEFFERY W.;MCMAHON, ROBERT J.;WEST, PAUL R., J. AMER. CHEM. SOC., 110,(1987) N 2, 501-509
    作者:CHAPMAN, ORVILLE L.、JOHNSON, JEFFERY W.、MCMAHON, ROBERT J.、WEST, PAUL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