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3S,4S)-3-methyl-2-pentyl-3,4-dihydro-2H-pyran-4-ol | 1548658-8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3S,4S)-3-methyl-2-pentyl-3,4-dihydro-2H-pyran-4-ol
英文别名
——
(2S,3S,4S)-3-methyl-2-pentyl-3,4-dihydro-2H-pyran-4-ol化学式
CAS
1548658-83-8
化学式
C11H20O2
mdl
——
分子量
184.279
InChiKey
UGCQYMHUESIIGG-DCAQKAT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体和非对映体选择性杂Diels-手性氨基甲酸吡啶鎓(II)甲酸酯催化4-甲基取代的拉瓦尔二烯和醛之间的对数-阿尔德反应:(-)-顺式-aerangis内酯的催化不对称合成
    摘要:
    描述了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1-二甲基氨基-1,3-戊二烯(4-甲基取代的拉瓦尔二烯)和醛之间的第一个催化不对称杂狄尔斯-阿尔德(HDA)反应。用3mol%的四[ N-苯-稠合邻苯二甲酰基-(S)-哌啶子酸酯]的铑(II),Rh 2((S)-BPTPI)4,环加成反应仅以内消旋方式进行,然后得到乙炔二甲酸二甲酯和乙酰氯的新的序贯治疗,相应的2,3-顺式-双取代的二氢吡喃酮,具有高达98%的ee和完美的非对映选择性。(-)-顺式-aerangis内酯的不对称合成证明了该催化方案的实用性。
    DOI:
    10.1016/j.tetasy.2013.10.016
  • 作为产物:
    描述:
    (1E,3Z)-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dimethylamino-1,3-pentadie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cerium(III) chloride heptahydrate 、 C68H52N8O12Rh2*3H2O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67h, 生成 (2S,3S,4S)-3-methyl-2-pentyl-3,4-dihydro-2H-pyran-4-ol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体和非对映体选择性杂Diels-手性氨基甲酸吡啶鎓(II)甲酸酯催化4-甲基取代的拉瓦尔二烯和醛之间的对数-阿尔德反应:(-)-顺式-aerangis内酯的催化不对称合成
    摘要:
    描述了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1-二甲基氨基-1,3-戊二烯(4-甲基取代的拉瓦尔二烯)和醛之间的第一个催化不对称杂狄尔斯-阿尔德(HDA)反应。用3mol%的四[ N-苯-稠合邻苯二甲酰基-(S)-哌啶子酸酯]的铑(II),Rh 2((S)-BPTPI)4,环加成反应仅以内消旋方式进行,然后得到乙炔二甲酸二甲酯和乙酰氯的新的序贯治疗,相应的2,3-顺式-双取代的二氢吡喃酮,具有高达98%的ee和完美的非对映选择性。(-)-顺式-aerangis内酯的不对称合成证明了该催化方案的实用性。
    DOI:
    10.1016/j.tetasy.2013.10.0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青蒿素H 肼,(5,5-二甲基-1,3,2-二噁磷己环-2-基)三甲基- 联硼酸新戊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酯含氢聚硅氧烷 甲基1,3,4-恶二嗪烷-4-羧酸酯 甲基(三氟甲基)-1,3-二环氧丙烷 氧杂吖丙因 氧杂卓 四乙基环四硅氧烷 双联(2-甲基-2,4-戊二醇)硼酸酯 双联(2,4-二甲基-2,4-戊二醇)硼酸酯 全氟-15-冠-5 二甲基二环氧乙烷 二环氧乙烷 [1,2]氧氮杂环辛烷-2-羧酸叔丁酯 N,N'',N“,N”''-(四氟二硼酸酯)双[μ-(2,3-丁二酮二碘肟)]二水合钴(II) N,N,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2-胺 7-[(1E)-1-乙氧基-1,3-丁二烯-1-基]-4-乙基-2,3,4,5-四氢氧杂卓 6-[(1E)-1-乙氧基-3-甲基-1,3-丁二烯-1-基]-4,4-二甲基-3,4-二氢-2H-吡喃 6-[(1E)-1-乙氧基-1,3-丁二烯-1-基]-4,4-二甲基-3,4-二氢-2H-吡喃 5-甲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5-异丙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5,5-二甲基-1,3,2-二氧杂硒环己烷 2-氧化物 5,5-二(溴甲基)-2-氯-1,3,2-二氧磷杂环己烷 5,5',6,6'-四氢-4H,4'H-2,2'-联吡喃 4-甲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4-甲基-1-氧杂螺[5.5]十一碳烯 4-氧杂二环[3.2.1]辛-2-烯 4,5,6,7-四氢氧杂环壬四烯 4,4,5-三甲基-3,4-二氢-2H-吡喃-2-甲醛 3-甲基-N,N-二丙-2-基-1,3,2-氧氮杂磷脂-2-胺 3-甲基-2-(2,2,2-三氟乙氧基)-1,3,2-恶唑磷烷 3-叔丁基-2-乙氧基-1,3,2-恶唑磷烷 3-(甲氧基氨基)-2-异恶唑啉 3,9-二氯-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 3,4-二氢吡喃甲胺 3,4-二氢-4-甲基-2H-吡喃 3,4-二氢-2H-吡喃-2-甲醛 3,4-二氢-2H-吡喃-2,2-二基二甲醇 3,4-二氢-2H-吡喃 3,4-二氢-2,5-二甲基-2H-吡喃-2-甲醛 3,4-二氢-2,5-二甲基-2H-吡喃-2-甲醇 3,4-二氢-2,5-二丙基-2H-吡喃-2-甲醇 2H-吡喃,3,4-二氢-2-甲基- 2-羟甲基-3,4-二氢吡喃 2-甲基-5,6-二氢-4H-吡喃 2-甲基-3,4-二氢吡喃-2-甲醛 2-氯-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 2-氯-3-甲基-[1,3,2]氧氮杂-磷杂环戊烷 2-氧杂双环(3.2.1)辛-3,6-二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