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exadecylbenzoyl chloride | 1309868-8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hexadecylbenzoyl chloride
英文别名
——
4-hexadecylbenzoyl chloride化学式
CAS
1309868-83-4
化学式
C23H37ClO
mdl
——
分子量
364.999
InChiKey
IRIPTNCVWQGZG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09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16.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
  • 拓扑面积:
    17.0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hexadecylbenzoyl chloride吡啶sodium chloritepotassium dihydrogenphosphate氯化亚砜间苯二酚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2-[4-(4-hexylphenoxycarbonyl)benzoyloxy]-4-[4-(4-hexadecylbenzoyloxy)benzoyloxy]benz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非手性弯曲核分子的分子设计控制螺旋近晶相的形成
    摘要:
    由非手性低分子量分子形成的具有自发螺旋结构的流体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这里,我们通过系统地修饰弯曲的4-氰基间苯二酚单元的结构,探索了螺旋形成的化学机理,该4-氰基间苯二酚单元被两个基于苯甲酸苯酯的不同芳族棒官能化并被两个可变长度的烷基链终止。这些非手性化合物中的大多数会自组装,从而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短间距螺旋液晶相。在某些情况下,它在没有任何竞争性低温相的情况下发生。我们证明,如果近晶层中分子的倾斜角约为18–20°,并且该过渡与层间倾斜相关性的变化相一致,则镜像对称的破坏中间相会发生在顺电(反)铁电转变处。在这种转变的附近,产生了场感应的螺旋相以及具有极化随机结构的新螺旋相。这些研究为未来设计的非手性分子提供了一个蓝图,这些分子能够通过螺旋液晶相的形成而自发地镜像对称性破坏。
    DOI:
    10.1039/c9tc06456g
  • 作为产物:
    描述:
    4-hexadecylbenzoic acid氯化亚砜 作用下, 反应 2.0h, 生成 4-hexadecylbenzoyl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非手性弯曲核分子的分子设计控制螺旋近晶相的形成
    摘要:
    由非手性低分子量分子形成的具有自发螺旋结构的流体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这里,我们通过系统地修饰弯曲的4-氰基间苯二酚单元的结构,探索了螺旋形成的化学机理,该4-氰基间苯二酚单元被两个基于苯甲酸苯酯的不同芳族棒官能化并被两个可变长度的烷基链终止。这些非手性化合物中的大多数会自组装,从而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短间距螺旋液晶相。在某些情况下,它在没有任何竞争性低温相的情况下发生。我们证明,如果近晶层中分子的倾斜角约为18–20°,并且该过渡与层间倾斜相关性的变化相一致,则镜像对称的破坏中间相会发生在顺电(反)铁电转变处。在这种转变的附近,产生了场感应的螺旋相以及具有极化随机结构的新螺旋相。这些研究为未来设计的非手性分子提供了一个蓝图,这些分子能够通过螺旋液晶相的形成而自发地镜像对称性破坏。
    DOI:
    10.1039/c9tc06456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Amidine Based Sphingosine Kinase Inhibitors
    作者:Thomas P. Mathews、Andrew J. Kennedy、Yugesh Kharel、Perry C. Kennedy、Oana Nicoara、Manjula Sunkara、Andrew J. Morris、Brian R. Wamhoff、Kevin R. Lynch、Timothy L. Macdonald
    DOI:10.1021/jm901860h
    日期:2010.4.8
    Sphingosine 1-phosphate (S1P), a potent phospholipid growth and trophic factor, is synthesized in vivo by two sphingosine kinases. Thus these kinases have been proposed as important drug targets for treatment of hyperproliferative diseases and inflammation. We report here a new class of amidine-based sphingosine analogues that are competitive inhibitors of sphingosine kinases exhibiting varying degrees of enzyme selectivity. These inhibitors display K(I) values in the submicromolar range for both sphingosine kinases and, in cultur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decrease S1P levels and initiate growth arrest.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