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Glykolyl-dantron | 58352-7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Glykolyl-dantron
英文别名
(8-hydroxy-9,10-dioxoanthracen-1-yl) 2-hydroxyacetate
Glykolyl-dantron化学式
CAS
58352-79-7
化学式
C16H10O6
mdl
——
分子量
298.252
InChiKey
SYJVBHFWWFHZE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7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100.9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8-hydroxy-9,10-dioxoanthracen-1-yl) 2-trityloxyacetate 在 氢溴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Glykolyl-dantron
    参考文献:
    名称:
    碳化二亚胺作为缩合剂用于制备 Dantron 的酯和醚
    摘要:
    N, N' - 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适合作为缩合剂用于制备 dantron (1) 与羧酸的酯。与 Dantron 与酰氯的反应相比,可获得更高的产率。对于丙酸、己酸、癸酸和硬脂酸,在碳二亚胺法中几乎只形成单酯。
    DOI:
    10.1002/ardp.197530810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UTERHOFF H.; OETTMEIER R., ARCH. PHARM. <APBD-AJ>, 1975, 308, NO 10, 732-736
    作者:AUTERHOFF H.、 OETTMEIER R.
    DOI:——
    日期:——
  • Carbodiimide als Kondensationsmittel bei der Darstellung von Estern und Äthern des Dantrons
    作者:H. Auterhoff、R. Oettmeier
    DOI:10.1002/ardp.19753081003
    日期:——
    N,N′‐Dicyclohexylcarbodiimid eignet sich als Kondensationsmittel zur Darstellung von Estern des Dantrons (1) mit Carbonsäuren. Es werden bessere Ausbeuten erzielt als bei der Reaktion von Dantron mit Säurechloriden. Mit Propion‐, Capron‐, Caprin‐ und Stearinsäure entstanden bei der Carbodiimidmethode fast nur die Monoester.
    N, N' - 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适合作为缩合剂用于制备 dantron (1) 与羧酸的酯。与 Dantron 与酰氯的反应相比,可获得更高的产率。对于丙酸、己酸、癸酸和硬脂酸,在碳二亚胺法中几乎只形成单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齐斯托醌 黄决明素 马普替林杂质E(N-甲基马普替林) 马普替林杂质D 马普替林 颜料黄199 颜料黄147 颜料黄123 颜料黄108 颜料红89 颜料红85 颜料红251 颜料红177 颜料紫27 顺式-1-(9-蒽基)-2-硝基乙烯 阿美蒽醌 阳离子蓝3RL 长蠕孢素 镁蒽四氢呋喃络合物 镁蒽 锈色洋地黄醌醇 锂钠2-[[4-[[3-[(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1-蒽基)氨基]-2,2-二甲基-丙基]氨基]-6-氯-1,3,5-三嗪-2-基]氨基]苯-1,4-二磺酸酯 锂胭脂红 链蠕孢素 铷离子载体I 铝洋红 铂(2+)二氯化1-({2-[(2-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蒽-9,10-二酮(1:1) 钾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4-({4-[乙酰基(乙基)氨基]苯基}氨基)-1-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2-[(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9,10-二氢-1-蒽基)氨基]-4-{[2-(磺基氧基)乙基]磺酰基}苯甲酸酯 钠1-氨基-9,10-二氢-4-[[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钠1-氨基-4-[(3-{[(4-甲基苯基)磺酰基]氨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3,4-二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1,3-苯并噻唑-2-基硫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醌茜隐色体 醌茜素 酸性蓝127:1 酸性紫48 酸性紫43 酸性兰62 酸性兰25 酸性兰182 酸性兰140 酸性兰138 酸性兰 129 透明蓝R 透明蓝AP 透明红FBL 透明紫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