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 1262794-00-2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苯丙烷和聚酮
-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英文别名
tert-butyl N-[2-[(7-methoxy-2-oxochromene-3-carbonyl)amino]ethyl]carbamate
CAS
1262794-00-2
化学式
C
18
H
22
N
2
O
6
mdl
——
分子量
362.382
InChiKey
WTGGRPXCDUWZB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重原子数:
26
可旋转键数:
7
环数:
2.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9
拓扑面积:
103
氢给体数:
2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7-甲氧基香豆素-3-羧酸
7-methoxycoumarin-3-carboxylic acid
20300-59-8
C
11
H
8
O
5
220.182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3-(2-(3,5-bis-(3-methylmaleimido)benzo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1262793-98-5
C
30
H
24
N
4
O
9
584.542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在
1-羟基苯并三唑
、
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氯仿
、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2.0h, 生成
3-(2-(3,5-bis-(3-methylmaleimido)benzo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参考文献:
名称:
“无间隔的”二马来酰亚胺氟中的猝灭效率显着提高†
摘要:
在这个后基因组时代,需要新技术来应对将功能角色分配给大量已确定的推定基因产物的任务。我们基于合成的荧光探针试剂的使用,开发了一种极简主义的标记策略,该试剂仅在与目标肽序列反应后才发出荧光。探针试剂具有荧光核心并带有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因此它们的潜伏荧光通过光致电子转移(PET)到悬挂的马来酰亚胺基团而猝灭,直到这两个基团都进行了特定的硫醇加成反应。荧光猝灭的效率对于该标记方法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并且已被预测与荧光团和马来酰亚胺基团之间的分子内距离有关。我们已经通过制备一系列新颖的氟进行了该假设的首次直接检验,这些氟的区别仅在于将香豆素荧光团和二马来酰亚胺片段分开的间隔基部分。在与两个当量的硫醇反应后,观察到分子内距离与荧光增强(FE)之间存在惊人的相关性。在此观察结果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无间隔”的氟气,其中的丹磺酰基衍生物的FE比率> 300,这是二马来酰亚胺氟气的最大记录。本文观察到的趋
DOI:
10.1039/c0ob00455c
作为产物:
描述:
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
在
哌啶乙酸盐
、
1-羟基苯并三唑
、
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
、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8.33h, 生成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参考文献:
名称:
“无间隔的”二马来酰亚胺氟中的猝灭效率显着提高†
摘要:
在这个后基因组时代,需要新技术来应对将功能角色分配给大量已确定的推定基因产物的任务。我们基于合成的荧光探针试剂的使用,开发了一种极简主义的标记策略,该试剂仅在与目标肽序列反应后才发出荧光。探针试剂具有荧光核心并带有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因此它们的潜伏荧光通过光致电子转移(PET)到悬挂的马来酰亚胺基团而猝灭,直到这两个基团都进行了特定的硫醇加成反应。荧光猝灭的效率对于该标记方法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并且已被预测与荧光团和马来酰亚胺基团之间的分子内距离有关。我们已经通过制备一系列新颖的氟进行了该假设的首次直接检验,这些氟的区别仅在于将香豆素荧光团和二马来酰亚胺片段分开的间隔基部分。在与两个当量的硫醇反应后,观察到分子内距离与荧光增强(FE)之间存在惊人的相关性。在此观察结果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无间隔”的氟气,其中的丹磺酰基衍生物的FE比率> 300,这是二马来酰亚胺氟气的最大记录。本文观察到的趋
DOI:
10.1039/c0ob00455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黄皮香豆精
黄木亭
黄曲霉素P2
黄曲霉素P1
黄曲霉素G2-13C17-同位素
黄曲霉素G2
黄曲霉素G1-13C17-同位素
黄曲霉素B2-13C17-同位素
黄曲霉素B1-13C17-同位素
黄曲霉素B1 8,9-环氧化物
黄曲霉素 G1
黄曲霉毒醇Ⅱ
黄曲霉毒醇M1
黄曲霉毒醇A
黄曲霉毒素M2
黄曲霉毒素M1-(O-羧甲基)肟
黄曲霉毒素G2a
黄曲霉毒素G19,10-环氧化物
黄曲霉毒素B2
黄曲霉毒素B1二氯化物
黄曲霉毒素B1-8,9-二氯化物
黄曲霉毒素B1-(O-羧甲基)肟
黄曲霉毒素 Q1
黄曲霉毒素 M1
黄曲霉毒素 B2
黄曲霉毒素 B1
黄曲霉毒素
香豆霉素
香豆素6H
香豆素545T
香豆素545
香豆素525
香豆素343甲酯
香豆素338
香豆素314T
香豆素175
香豆素152
香豆素106
香豆素-D4
香豆素-6-磺酰氯
香豆素-6-甲醛
香豆素-5-氧丁酸
香豆素-4-乙酸
香豆素-3腈
香豆素-35
香豆素-3-羧酸酸酐
香豆素-3-羧酸琥珀酰亚胺酯
香豆素-3-羧酸乙酯
香豆素-3-羧酸
香豆素-3-甲酰氯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10,11,21,22,23,24,25,26-Octachloro-3,3,7,7,14,14,18,18-octakis-phenyl-3,7,14,18-tetraphosphoniatricyclo[18.2.2.29,12]hexacosa-1(22),9(26),10,12(25),20,23-hexaene
下一个:3-(2-carboxy-5-tritylsulfanylpentyl)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