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镉可以通过口腔、吸入和皮肤途径被吸收。镉最初与金属硫蛋白和清蛋白结合,并主要运输到肾脏和肝脏。当镉的浓度超过了可用金属硫蛋白的量时,就会观察到毒性效应,而且已经证实镉-金属硫蛋白复合物可能具有损害性。镉不为人所知地经历任何直接的代谢转化,并以原形排出,主要在尿液中。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镉最初与金属硫蛋白结合,并运输到肾脏。当镉的浓度超过了可用金属硫蛋白的水平时,就会观察到毒性效应,而且已经证实镉-金属硫蛋白复合物可能具有损害性。肾脏中镉的积累导致重要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蛋白的排泄增加。镉是锌的高亲和力类似物,能够干扰其生物过程。它还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它,可能刺激某些类型癌细胞的生长并引起其他雌激素效应,如生殖功能障碍。镉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导致细胞凋亡。(L8, A18, A19, A2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评估:有足够的人类证据表明镉及其化合物具有致癌性。有足够的实验动物证据表明镉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对于镉金属的致癌性,实验动物中提供的证据有限。在做出整体评估时,工作组考虑到了证据,即离子镉会在包括人类细胞在内的各种真核细胞中引起遗传毒性效应。总体评估:镉及其化合物对人类具有致癌性(第1组)。/镉及其化合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分类:B1;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分类依据:来自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镉证据有限,但在调查者和研究人群之间是一致的。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通过吸入、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镉在大鼠和小鼠中具有致癌性。在大鼠和小鼠的七个研究中,口服镉盐(醋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没有显示出致癌反应的证据。人类致癌性数据:有限。/根据前美国环保署指南进行分类/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A2;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镉及其化合物,如Cd/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镉和镉化合物:已知为人类致癌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蒙古沙鼠在12周的时间内通过腹腔注射微量的(115)CD-镉醋酸盐。在3周的平衡期后,沙鼠被处死。与其他物种一样,镉在肝脏和肾脏中的含量高于其他组织。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口服给药2毫克镉作为醋酸镉后48小时和96小时,软壳龟的组织保留了9.43%和4.02%的给药剂量作为镉。肝脏保留了最多的镉。每克湿重的镉浓度在48小时时最高在肠道,而在96小时时在肝脏。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雄性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醋酸镉(1毫克镉/千克体重,每天一次)处理8天,然后隔离肝脏,将其匀浆,上清液通过Sephadex G-75柱层析分离,并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各组分中的镉和锌含量。少量的镉与高分子量蛋白组分(组分A)结合,而大部分镉与金属硫蛋白组分(组分B)结合。此外,除了与高分子量蛋白组分和金属硫蛋白组分结合外,锌还与位于高分子量蛋白组分和金属硫蛋白组分之间的第三个组分结合。在停止醋酸镉处理后3天和8天测定的所有组分中的镉和锌浓度几乎没有变化。组分B中的锌含量大约是其他组分的两倍,而镉+锌的含量随时间减少(即3天与8天相比)。金属硫蛋白组分中的锌/镉的摩尔比略有下降(即停止治疗后的第8天的比值略低于第3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