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521266-9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521266-93-2
化学式
C16H18O4
mdl
——
分子量
274.317
InChiKey
NXFPZSXKNDUZGQ-WOFIAXN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4.7±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4±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5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7.9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盐酸4-二甲氨基吡啶 、 sodium hydride 、 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Lasonolid A 的全合成
    摘要:
    拉索内酯是新型聚酮化合物,在体外针对多种癌细胞系表现出显着的生物活性。在此,我们描述了正式合成拉索内酯 A 的第一代方法。这些研究的关键发现最终使我们能够继续完成拉索内酯 A 的全合成。收敛方法利用 Ru 催化将两个高度复杂的片段结合在一起。烯烃-炔烃偶联。这种类型的偶联通常会产生支化产物;然而,通过详细的研究,我们现在能够证明底物的细微结构变化可以改变选择性以有利于线性产物的形成。这些片段的合成具有许多原子经济转化的特点,其中突出的是发现了一种工程酶,可以对 β-酮酯进行动态动力学还原,从而建立具有高水平对映选择性的南四氢吡喃环的绝对立体化学。
    DOI:
    10.1021/jacs.6b05127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四丙基高钌酸铵四丁基氟化铵溶剂黄146N-甲基吗啉氧化物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7.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Lasonolide A 的简明合成
    摘要:
    Lasonolide A 是一种新型聚酮化合物,在多种癌细胞系中显示出有效的抗癌活性。在此,描述了 (-)-lasonolid A 的对映选择性收敛全合成,包括 16 个最长线性步骤和 34 个总步骤。与其他已知的合成相比,这种方法显着减少了步骤数。该合成策略利用带有炔烃的底物作为核心构建模块,并通过关键的钌催化的烯烃-炔烃偶联和大分子乳酸化将两个相似的复杂半部分缝合在一起。
    DOI:
    10.1021/ja411270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苯甲基2,3-脱水-4-脱氧-4-氟-β-L-吡喃核糖苷 绿木霉菌素 甲基2,3-脱水-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糖苷 甲基 2,3-脱水-4,6-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替达霉素B 替达霉素A 普罗孕酮 戊二酰-2-(羟甲基)蒽并醌 反式-4-环己烯-1,2-二羰基二氯 二氧杂环庚烷 乙基(1R,7S,8r)-3,5-二氧杂双环[5.1.0]辛烷-8-羧酸酯 三乙基二胺 alpha-高-3-脱氧-3,3-二甲基-2,4-二氧杂-25-羟基维他命D3 8,8-二氯-4-乙基-3,5-二氧杂双环[5.1.0]辛烷 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10-基甲醇 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3-酮 6-[(1E,3E,5E)-6-[(1S,2S,3R,5R,6R)-2,8-二羟基-1,3,5,6-四甲基-4,7-二氧杂双环[3.2.1]辛烷-3-基]己-1,3,5-三烯基]-4-甲氧基-5-甲基吡喃-2-酮 5-甲氧基-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5-溴-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5-氟-5,7,7-三(三氟甲基)-6-[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亚基]-1,4-二氧杂环庚烷 5,5,6,6-四氟-1,3-二氧杂环庚烷 4-苯基-3,5,8-三氧杂双环[5.1.0]辛烷 4,5-环氧-2-甲氧基-6-甲基-四氢-吡喃-3-醇 4,5-环氧-2-甲氧基-6-甲基-四氢-吡喃-3-醇 4,5-二环氧-3-甲基-四氢呋喃 4,4-二甲基-3,5,8-三氧杂双环[5,1,0]辛烷 4,4-[(3,20-二氧代孕甾-4-烯-14,17-二基)二氧基]丁酸 3’,5’-脱水胸苷 3-(2-甲基-2-丙基)-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3,7,9-三氧杂三环[4.2.1.02,4]壬烷-5-醇 3,7,10-三氧杂三环[4.3.1.02,4]癸烷 3,6-二氧杂-1-环庚醇 3,4-环氧-4-甲基四氢吡喃 2-亚甲基-1,3-二氧烷 2,5-邻亚甲基-d-甘露醇 2,2,4,4-四甲基-3,6-二氧杂双环[3.1.0]己烷 1-羟基-3,6-二氧杂双环[3.2.1]辛烷-2-酮 1-甲基-4,7-二氧杂双环[4.1.0]庚烷 1-[3-(1,3-二氧杂环庚烷)苯基]-环丙胺 1-(3,5-脱水-2-脱氧-Β-D-苏-戊呋喃糖基)胸腺嘧啶 1-(1-甲基-2,7-二氧杂双环[4.1.0]庚-6-基)乙酮 1,6:2,3-二酐-β-D-吡喃甘露糖 1,5:3,4-二去氢-2-脱氧戊糖醇 1,5:2,3-二脱水-4,6-O-亚苄基-D-蒜糖醇 1,5:2,3-二脱水-4,6-O-[(R)-苯基亚甲基]-D-蒜糖醇 1,5-二氧杂环庚烷-2-酮 1,4-二氧杂环庚烷-6-酮 1,3:2,5:4,6-三-o-亚甲基-D-甘露糖醇 1,3-二氧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