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8750-5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8750-52-2
化学式
C28H28Br2CoP2
mdl
——
分子量
645.279
InChiKey
UCRRHVBQKKBYHF-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72
  • 重原子数:
    33.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在 NOBr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较高氧化态的配位化学。第33部分:钴(III)[Co {Ph 2 P(CH 2)n PPh 2 } X 3 ](n = 4或5,X = Cl或Br)的五坐标二膦配合物
    摘要:
    在CH 2 Cl 2中用NOX氧化[Co {Ph 2 P(CH 2)n PPh 2 } X 2 ](n = 4或5,X = Cl或Br)产生强烈着色的[Co {Ph 2 P(CH 2)n PPh 2 } X 3 ],这是五坐标钴(III)配合物的罕见例子。通过分析,磁测量(μeff。 =约3),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络合物进行了表征。具有n的配合物的第一配位球键长从钴K-边缘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数据获得= 4 。将这些配合物的性质与单齿膦类似物[Co(PR 3)2 X 3 ]的性质进行比较。尝试用较短的骨架二膦获得类似的复合物是不成功的。
    DOI:
    10.1039/dt9900000719
  • 作为产物:
    描述:
    1,4-双(二苯基膦)丁烷 、 cobalt(II) bromide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炔烃和烯基衍生物催化对映选择性合成环丁烯
    摘要:
    使用可扩展且环境友好的化学方法,发现用于从容易获得的前体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对映选择性催化反应,可以极大地影响它们的设计、合成和最终的规模制造。功能化环丁烷和环丁烯是许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和药学相关小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基序。它们也是其他类别有机化合物的有用前体,例如其他环烷烃衍生物、杂环化合物、立体定义的 1,3-二烯和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配体。制造环丁烯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炔烃和烯基衍生物之间的对映选择性 [2+2]-环加成反应,这种反应历史悠久。然而,给出可接受的对映选择性的此类已知反应的范围非常窄,并且严格限于活化的炔烃和高反应性烯烃。在这里,我们公开了一种广泛适用的对映选择性 [2+2]-环加成反应,在各种炔烃和烯基衍生物(两种最丰富的有机前体类别)之间进行。关键的环加成反应使用衍生自易于合成的配体和地球上丰富的金属钴的催化剂。记录了 50 多种对映选择性在 86-97% ee 范围内的不同
    DOI:
    10.1021/jacs.9b07885
  • 作为试剂:
    描述:
    乙烯(E)-1,3-nonadiene三甲基铝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20.0h, 生成 (Z)-4-vinylnon-2-ene1-(3-氯苯基)-2-乙基二硫烷
    参考文献:
    名称:
    钴催化 1,3-二烯的不对称氢乙烯基化
    摘要:
    在双齿 1,n-双-二苯基膦烷-CoCl2 络合物 {Cl2Co[P~P]} 和 Me3Al 或甲基铝氧烷存在下,无环 (E)-1,3-二烯与乙烯(1 个大气压)反应,得到优异的产率氢乙烯基化产物。区域选择性(1,4-或...
    DOI:
    10.1039/c5sc00929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α- and β-Functionalized Ketones from 1,3-Dienes and Aldehydes: Control of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ity in Hydroacylation of 1,3-Dienes
    作者:Mahesh M. Parsutkar、T. V. RajanBabu
    DOI:10.1021/jacs.1c06245
    日期:2021.8.18
    oxidative dimerization mechanism that involves a Co(I)/Co(III) redox cycle that appears to be initiated by a cationic Co(I) intermediate. Studies of reactions using isolated neutral and cationic Co(I) complexes confirm the critical role of the cationic intermediates in these reactions. Enantioselective 1,2-hydroacylation of 2-trimethylsiloxy-1,3-diene reveals a hitherto undisclosed route to chiral siloxy-protected
    酮是有机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中间体之一,用廉价原料合成酮可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二烯的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加氢酰化反应可以轻松进入有用的带有酮的手性基序,并具有适合进一步阐述的附加潜在官能团(烯烃)。三类二烯,2-或4-单取代和2,4-二取代1,3-二烯,经历(I)催化的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加氢酰化,得到具有高对映体比率(er)的产物。这些反应高度依赖于配体,我们已经确定了每类二烯最有用的配体和反应条件。 2-取代和2,4-二取代二烯主要进行1,2-加成,而4-取代末端二烯可进行高度对映选择性的4,1-或4,3-加氢酰化,具体取决于醛、脂肪醛进行4,1-加成和芳香醛进行4,3-加成。底物包括原料二烯、异戊二烯(1.4 美元/千克)和月桂烯(129 美元/千克)以及几种常见的醛。我们提出了一种氧化二聚机制,涉及似乎由阳离子 Co(I) 中间体引发的 Co(I)/Co(III) 氧化还原循环。使用分离的中性和阳离子
  • Cobalt-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Hydroboration of α-Substituted Acrylates
    作者:Manoj D. Patil、Kiron Kumar Ghosh、T. V. RajanBabu
    DOI:10.1021/jacs.3c12020
    日期:2024.3.13
    C–N, and C–C bonds, these intermediates could serve as valuable chiral synthons, some from feedstock carbon sources, for the synthesis of propionate-bearing motifs including polyketides and related molecules. Two-step syntheses of “Roche” ester from methyl methacrylate (79%; er 99:1), arguably the most widely used chiral fragment in polyketide synthesis, and tropic acid esters (∼80% yield; er ∼93:7)
    尽管属催化的烯烃对映选择性氢化反应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α-烷基丙烯酸生物的制备有用的反应很少为人所知,并且大多数使用催化剂。没有已知相应的α-芳基丙烯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实例。在我们不断努力寻找地球储量丰富的催化剂在广泛适用的有机转化中的新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确定了 2-(2-二芳基膦苯基)恶唑配体和温和的反应条件,可用于 α-烷基的高效、高度区域和对映选择性氢化-和α-芳基-丙烯酸酯,得到β-基化丙酸酯。由于这些化合物中的 C-B 键可以很容易地被 C-O、C-N 和 C-C 键取代,因此这些中间体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手性合成子(其中一些来自原料碳源),用于合成含丙酸酯基序包括聚酮化合物和相关分子。从甲基丙烯酸甲酯(79%;呃 99:1)(可以说是聚酮化合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手性片段)和托品酸酯(收率~80%;呃~93:7)两步合成“罗氏”酯,它们是几种重要的药用化合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