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o-fluorobenzylidene)anthranilic acid | 42027-4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o-fluorobenzylidene)anthranilic acid
英文别名
——
N-(o-fluorobenzylidene)anthranilic acid化学式
CAS
42027-48-5
化学式
C14H10FNO2
mdl
——
分子量
243.237
InChiKey
NHUGDYBVVVZYC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23 °C(Solv: N,N-dimethylformamide (68-12-2); water (7732-18-5))
  • 沸点:
    441.8±30.0 °C(Predicted)
  • 密度:
    1.19±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7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9.6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PhI(OAc) 2介导的邻氨基苯甲酸和芳香醛一锅法合成苯并恶嗪酮
    摘要:
    一种合成 2-芳基-4H-苯并[d][1,3]恶嗪-4-酮的新方法已通过席夫碱与(二乙酰氧基碘)苯的环化而开发。这种从邻氨基苯甲酸和芳香醛开始的新方案的显着特点是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
    DOI:
    10.3184/174751912x13285455672357
  • 作为产物:
    描述:
    邻氨基苯甲酸2-氟苯甲醛 在 zinc(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90%的产率得到N-(o-fluorobenzylidene)anthrani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一些新型的2-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作为有效的消炎和镇痛药。
    摘要:
    N-亚苄基邻氨基苯甲酸1a-1n在pH 9下的重氮化产生N- [α-(苯基偶氮亚苄基)]邻氨基苯甲酸2a-2n,而在pH 3下产生N-亚苄基-5-(苯基偶氮)邻氨基苯甲酸3a-3n。当化合物3a-3n在无水ZnCl(2)存在下用巯基乙酸/巯基乳酸处理时,得到2-(4-氧代-2-苯基噻唑烷-3-基)-5-(苯基偶氮)苯甲酸4a-4n 。筛选了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抗炎和镇痛活性,并与标准药物阿司匹林和苯基丁a进行了比较。在所研究的化合物中,活性最高的化合物4n在所有测试剂量下均比标准药物具有更强的活性。
    DOI:
    10.1016/s0968-0896(03)0052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condary Interactions Arrest the Hemiaminal Intermediate To Invert the <i>Modus Operandi</i> of Schiff Base Reaction: A Route to Benzoxazinones
    作者:Ketan Patel、Satej S. Deshmukh、Dnyaneshwar Bodkhe、Manoj Mane、Kumar Vanka、Dinesh Shinde、Pattuparambil R. Rajamohanan、Shyamapada Nandi、Ramanathan Vaidhyanathan、Samir H. Chikkali
    DOI:10.1021/acs.joc.7b00352
    日期:2017.4.21
    (18O) labeling experiments. These spectroscopic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hemiaminal intermediate is arrested by the hydrogen-bonding motif to yield benzoxazinone. Thus, the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and DFT calculations categorically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in situ imine formation followed by ring-closing, but support instead hydrogen-bond assisted ring-closing to prodrugs
    雨果·希夫(Hugo Schiff)发现,胺和醛之间的缩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普遍的反应之一。该经典反应被广泛用于制造药物和精细化学品。然而,席夫碱快速且可逆的形成阻止了替代产物的形成,其中苯并恶嗪酮是重要的一类。因此,控制两个伙伴的反应性以逆转该反应的过程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合成策略,可通过弱次级相互作用调节席夫碱反应的序列。在计算模型的指导下,2,3,4,5,6-五氟苯甲醛2-氨基-6-甲基苯甲酸之间的反应表明,定量生成了(99%)5-甲基-2-(全氟苯基)-1, 2-二氢-4H-苯并[d] [1,3]恶嗪-4-酮(15)。给电子和吸电子邻上2-氨基苯甲酸-取代基导致产生苯并恶嗪酮的9 - 36。使用低温NMR,UV可见光谱和同位素(18 O)标记实验跟踪了作用方式。这些光谱学的机理研究表明,半胱酸中间体被氢键基序阻滞,生成苯并恶嗪酮。因此,机械研究和DFT计算可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