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ethyl 2-(3,5-difluorophenyl)malonate | 773139-6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ethyl 2-(3,5-difluorophenyl)malonate
英文别名
Diethyl 2-(3,5-difluorophenyl)propanedioate
diethyl 2-(3,5-difluorophenyl)malonate化学式
CAS
773139-62-1
化学式
C13H14F2O4
mdl
MFCD06205128
分子量
272.249
InChiKey
OECLDQIKHLXCA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4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ethyl 2-(3,5-difluorophenyl)malonate三正丁胺三氯氧磷 作用下, 反应 8.17h, 生成 5,7-dichloro-6-(3,5-difluorophenyl)-[1,2,4]triazolo[1,5-a]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评估微管靶向 1,2,4-三唑并[1,5-a]嘧啶的构效关系确定了神经退行性 Tauopathies 的新候选者
    摘要:
    对 tau 和 Aβ 斑块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脑渗透性微管 (MT) 稳定化合物,包括 1,2,4-三唑[1,5- a]嘧啶,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神经退行性 tau 蛋白病的候选治疗方法。三唑并嘧啶已作为抗癌剂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化合物的抗有丝分裂活性并不总是与细胞中 MTs 的稳定性相关。事实上,我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确定了在 C6 上连接的片段在确定三唑并嘧啶是否促进 MT 稳定或相反地破坏细胞中的 MT 完整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构效关系 (SAR) 并确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改善 MT 稳定候选物,设计、合成和评估了一套全面的 68 种三唑并嘧啶同系物,这些同系物在 C6 和/或 C7 处具有结构修饰。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1605
  • 作为产物:
    描述:
    1-溴-3,5-二氟苯丙二酸二乙酯 在 sodium hydride 、 copper(I) bromid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2.17h, 以52%的产率得到diethyl 2-(3,5-difluorophenyl)mal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评估微管靶向 1,2,4-三唑并[1,5-a]嘧啶的构效关系确定了神经退行性 Tauopathies 的新候选者
    摘要:
    对 tau 和 Aβ 斑块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脑渗透性微管 (MT) 稳定化合物,包括 1,2,4-三唑[1,5- a]嘧啶,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神经退行性 tau 蛋白病的候选治疗方法。三唑并嘧啶已作为抗癌剂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化合物的抗有丝分裂活性并不总是与细胞中 MTs 的稳定性相关。事实上,我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确定了在 C6 上连接的片段在确定三唑并嘧啶是否促进 MT 稳定或相反地破坏细胞中的 MT 完整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构效关系 (SAR) 并确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改善 MT 稳定候选物,设计、合成和评估了一套全面的 68 种三唑并嘧啶同系物,这些同系物在 C6 和/或 C7 处具有结构修饰。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16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no α-aryl derivatives of diethyl malonate and ethyl cyanoacetate using ethyl-1-imidazole carbamate (EImC)
    作者:Manoranjan Behera、R. Venkat Ragavan、M. Sambaiah、Balaiah Erugu、J. Rama Krishna Reddy、K. Mukkanti、Satyanarayana Yennam
    DOI:10.1016/j.tetlet.2011.12.067
    日期:2012.2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mono α-aryl derivatives of diethyl malonate and ethyl cyanoacetate using ethyl-1-imidazole carbamate (EImC) has been described. Using this method many sterically hindered and highly substituted mono α-aryl derivatives of diethyl malonate and ethyl cyanoacetate were synthesized in high yield.
    已经描述了使用-1-咪唑氨基甲酸乙酯(EImC)合成丙二酸二乙酯和氰基乙酸乙酯的单α-芳基衍生物的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高产率地合成许多位阻和高度取代的丙二酸二乙酯和氰基乙酸乙酯的单α-芳基衍生物。
  • Evaluation of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Microtubule-Targeting 1,2,4-Triazolo[1,5-<i>a</i>]pyrimidines Identifies New Candidates for Neurodegenerative Tauopathies
    作者:Killian Oukoloff、Goodwell Nzou、Carmine Varricchio、Bobby Lucero、Thibault Alle、Jane Kovalevich、Ludovica Monti、Anne-Sophie Cornec、Yuemang Yao、Michael J. James、John Q. Trojanowski、Virginia M.-Y. Lee、Amos B. Smith、Andrea Brancale、Kurt R. Brunden、Carlo Ballatore
    DOI:10.1021/acs.jmedchem.0c01605
    日期:2021.1.28
    demonstrated that brain-penetrant microtubule (MT)-stabilizing compounds, including the 1,2,4-triazolo[1,5-a]pyrimidines, hold promise as candidate treatment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tauopathies. Triazolopyrimidines have already been investigated as anticancer agents; however, the antimitotic ac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 does not always correlate with stabilization of MTs in cells
    对 tau 和 Aβ 斑块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脑渗透性微管 (MT) 稳定化合物,包括 1,2,4-三唑[1,5- a]嘧啶,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神经退行性 tau 蛋白病的候选治疗方法。三唑并嘧啶已作为抗癌剂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化合物的抗有丝分裂活性并不总是与细胞中 MTs 的稳定性相关。事实上,我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确定了在 C6 上连接的片段在确定三唑并嘧啶是否促进 MT 稳定或相反地破坏细胞中的 MT 完整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构效关系 (SAR) 并确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改善 MT 稳定候选物,设计、合成和评估了一套全面的 68 种三唑并嘧啶同系物,这些同系物在 C6 和/或 C7 处具有结构修饰。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