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5-dimethyl-2-(thiophen-2-yl)-1,3-dioxane | 185387-0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5-dimethyl-2-(thiophen-2-yl)-1,3-dioxane
英文别名
5,5-Dimethyl-2-thiophen-2-yl-1,3-dioxane
5,5-dimethyl-2-(thiophen-2-yl)-1,3-dioxane化学式
CAS
185387-00-2
化学式
C10H14O2S
mdl
——
分子量
198.286
InChiKey
OQVHWZIBIMPSE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75.1±30.0 °C(Predicted)
  • 密度:
    1.09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46.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噻吩-亚乙烯基共轭侧链的聚噻吩衍生物的侧链工程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新的共轭侧链分离的聚噻吩衍生物PT4TV和PT4TV-C,它们是通过噻吩单元与噻吩-乙烯基(TV)共轭侧链和未取代的三噻吩单元的共聚而合成的。两种聚合物的区别是PT4TV-C中共轭TV侧链上有一个额外的羰基。与以前报道的具有浓缩侧链的共轭侧链聚噻吩(CSC-PTs)相比,PT4TV和PT4TV – C表现出聚合物主链的红移和增强的π–π *跃迁吸收以及肩峰和陡峭的吸收边缘,表明有序的聚合物主链和堆积良好的侧链。PT4TV的吸收边缘为663 nm,其HOMO能级为-5.21 eV。在PT4TV – C中引入电子不足的羰基导致在-5.26 eV处出现17 nm的红移吸收和HOMO能级下移,但引起了聚合物主链平面性较差的问题。PT4TV中更有序的结构转化为更好的空穴迁移率和更好的光伏性能。在AM1.5G,100 mW / cm 2的光照下,基于PT4TV作为施主和茚-C 60双加合物作为受主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3
    DOI:
    10.1021/ma2026463
  • 作为产物:
    描述:
    2-噻吩甲醛1,2-dihidroxy-4,4-dimethylpentane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63.7 %的产率得到5,5-dimethyl-2-(thiophen-2-yl)-1,3-dio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具有氮杂三角烯核的星形非富勒烯受体
    摘要:
    我们提出了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星形非富勒烯受体(NFA)的简单合成。该NFA具有D(A) 3结构,其中给电子核心是氮杂三角烯单元,我们基于此动机报告了星形NFA的第一个晶体结构。我们充分表征了该分子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电特性,研究了其与 PTB7-Th 作为电子供体成分混合时的光伏特性。我们证明氮杂三角烯核在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强吸收,吸收限从溶液中的 700 nm 到固态的 850 nm 以上。按照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SCLC) 方案,在场效应晶体管 (OFET) 以及与 PTB7-Th 的混合物中研究了原始分子的传输特性。我们发现,在邻二甲苯和氯苯沉积的薄膜中测量的电子迁移率非常相似(高达 2.70 × 10 -4 cm 2 V -1 s -1 ),并且热退火不会显着改变这些值。新型NFA与PTB7-Th结合在倒置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中,当采用非氯化溶剂加工且无需热退火时,功率转换效率约为6.3%(活性面积0
    DOI:
    10.1039/d2tc05424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and chemoselective acetalization and thioacetalization of carbonyls and subsequent deprotection using InF3 as a reusable catalyst
    作者:Sridhar Madabhushi、Kishore Kumar Reddy Mallu、Narsaiah Chinthala、China Ramanaiah Beeram、Venkata Sairam Vangipuram
    DOI:10.1016/j.tetlet.2011.11.135
    日期:2012.2
    An efficient and chemoselective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acetals and dithioacetals of aldehydes and their deprotection under catalysis of InF3 is described.
    描述了一种有效的和化学选择性的方法,用于制备醛的缩醛和二缩醛并在InF 3催化下将它们脱保护。
  •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cridine and Acridinium Dye Functionalized Bis(terpyridine) Ruthenium(II) Complexes
    作者:Jens Eberhard、Katrin Peuntinger、Roland Fröhlich、Dirk M. Guldi、Jochen Mattay
    DOI:10.1002/ejoc.201800257
    日期:2018.6.7
    We present first principle studies on the rational design of an acridine/N‐methylacridinium dye (Acr/MeAcr+) substituted terpyridine ligand to investigate if these chromophores can act as triplet‐energy storage units in bis(terpyridine) ruthenium(II) complexes.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ye form (Acr/MeAcr+) as well as the interconnecting linker unit (none, 4‐phenyl, or 5‐thien‐2‐yl) and investigated
    我们目前对cr啶/ N-甲基ac啶染料(Acr / MeAcr +)取代的吡啶吡啶配体的合理设计进行首要原理研究,以研究这些生色团是否可以在双(叔吡啶(II)络合物中充当三重态能量存储单元。我们研究了染料形式(Acr / MeAcr +)和互连接头单元(无,4-苯基或5-噻吩-2-基)的影响,并通过稳态/时间分辨光谱法研究了这些方面,循环伏安法,X射线结构分析和DFT计算。
  • Construction of Giant Porphyrin Macrorings Self-Assembled from Thiophenylene-Linked Bisporphyrins for Light-Harvesting Antennae
    作者:Kaori Fujisawa、Akiharu Satake、Shun Hirota、Yoshiaki Kobuke
    DOI:10.1002/chem.200801466
    日期:——
    produced a series of self-assembled fluorescent polygonal macrorings under high dilution conditions. The ring siz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m-phenylene examples. The size distribution was also controlled by the presence of octyl substituents. A wide distribution of macrorings from 7- to >15-mer was obtained from 1 a, whereas macrorings ranging from 7- to 11-mer with a maximum population focused
    作为细菌光合光捕获天线的模型,大量的卟啉单元被组织成桶状的大环。两个咪唑卟啉(II)分子分别通过未取代的噻吩3,4-二辛基噻吩1a和1b连接。这些结构是通过咪唑基与的互补配位自发组织的,并在高稀释条件下产生了一系列自组装的荧光多边形大环。与先前的间亚苯基实例相比,环尺寸增加了。尺寸分布也通过辛基取代基的存在来控制。从1 a获得了从7聚到> 15 mer的大环分布,而在1 b形成了从7聚到11 mer的大环,最大种群集中在8聚体上。尺寸分布由熵有利的较小环形成与焓有利的较少应变的大环之间的竞争支配。UV / Vis光谱显示较大的环逐渐红移,反映了跃迁偶极子相互作用的增加。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S,4aR,5S,8R,8aR)-8-乙基-4a,5-二羟基-六氢-2H-2,5-环氧色素-4(3H)-酮 顺式-5-甲氧基-2-苯基-1,3-二恶烷 阿斯利多 锗(II)氯化二噁烷络合物 试剂5-Methyl-5-propargyloxycarbonyl-1,3-dioxane-2-one 螺二醇 螺[环丙烷-1,7'-[2,3]二氧杂双环[2.2.1]庚烷] 螺[3,6-二氧杂双环[3.1.0]己烷-2,4'-咪唑烷] 薰衣草恶烷 苯乙醛 1,3-丙烷二基缩醛 脱水莫诺苷元 硫脲与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丙二胺和缩水甘油丁醚的反应产物 硝溴生 盐酸曲阿霉素 盐酸大观霉素 盐酸1,4-二恶烷 甲基 2,3-脱水-beta-D-呋喃核糖苷 甘油缩甲醛 溴化[5-(羟甲基)-2-苯基-1,3-二噁烷-5-基]-N,N,N-三甲基甲铵 溴[4-(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3-(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2-(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1,4-二氧六环复合物 氯甲基聚苯乙烯 敌噁磷 戊氧氯醛 对二恶烷-2,6-二甲醇 奇烯醇霉素 大观霉素 埃玛菌素 四氢-2-呋喃基甲基2-氯苯甲酸酯 吡啶,2-(1,3-二噁烷-2-基)- 反式-5-溴-4-苯基-[1,3]二恶烷 反式-5-溴-4-苯基-[1,3]二恶烷 反式-5-氯-2-苯基-1,3-二恶烷 反式-5-乙氧基-2-异丙基-1,3-二恶烷 反式-2,5-双-(羟甲基)-1,4-二恶烷 双(4-乙基亚苯基)山梨醇 六氢[1,4]二恶英并[2,3-b]-1,4-二恶英 六氢-2,4,4,7-四甲基-4H-1,3-苯并二氧杂环己 全氟(2-氧代-3,6-二甲基-1,4-二恶烷) 亚苄基-2,2-双(氧基甲基)丙酸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6)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5) 二聚丁醇醛 二甲基二恶烷 二甲基2,4:3,5-二-O-亚甲基-D-葡萄糖二酸 二甲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二羧酸酯 二甲基-1,4-二恶烷 二甘醇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