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O混淆的卟啉与侧基吡咯4和乙酸铜(II)的反应产生有机铜(III)抗磁性配合物4-Cu(III)在C(3)位置被吡咯和H取代。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的4-Cu(III)生成了稀有的铜(II)有机金属化合物6-Cu(II)。在此过程的过程中,四面体-三角形重排起源于C(3)原子,但影响了整个结构。电子顺磁共振光谱特征对应于铜(II)的氧化态。对6-Cu(II)的晶体学分析证实了直接金属-C键[Cu(II)-C 1.939(4)A]的形成。发现O-混淆的草磷卟啉的Cu(II)配合物对氧化条件敏感。已经观察到6-Cu(II)降解产生铜(II)吡啶酮复合物,这被认为是在卟啉样环境中双氧活化的特例。该过程伴随着内部C的区域选择性氧合,形成了2-oxa-3-(2'-吡咯基)-21-羟基碳卟啉铜(II)络合物((pyrr)OCPO)CuII(8)。在异相条件下进行的6-Cu(II)与过氧化氢的反应导致以内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