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S)-7-dihydro-10-deoxymethynolide | 858371-8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S)-7-dihydro-10-deoxymethynolide
英文别名
——
(7S)-7-dihydro-10-deoxymethynolide化学式
CAS
858371-83-2
化学式
C17H30O4
mdl
——
分子量
298.423
InChiKey
PPXHYKXRWTWXSC-QTXGUBA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57.6±45.0 °C(predicted)
  • 密度:
    0.977±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3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66.7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线性糖苷配基是甲基霉素生物合成中糖基转移酶 DesVII 的底物:分析和启示
    摘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两个基本结构成分是聚酮苷元和附加糖。苷元的形成由聚酮合酶 (PKS) 催化,糖基化由适当的糖基转移酶催化。虽然已经表明糖基化发生在环状苷元从 PKS 释放后,但尚不清楚与酰基载体蛋白 (ACP) 结合的线性聚酮链是否也可以被相应的糖基转移酶处理。为了探索这种可能性,以线性形式化学合成了作为 N-乙酰半胱胺 (NAC) 硫酯的糖苷配基 10-脱氧甲炔内酯,它是甲霉素和新甲霉素的前体。随后在专用糖基转移酶 DesVII 和激活剂 DesVIII 存在下与 TDP-d-desosamine 孵育,产生极性更强的产物,其高分辨率质量与预期的糖基化产物一致。该研究首次证明大环内酯糖基转移酶也可以识别和加工其大环内酯底物的线性前体,但活性降低但可测量。
    DOI:
    10.1021/ja058433v
  • 作为产物:
    描述:
    10-去氧微甘菊内酯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cerium(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73%的产率得到(7S)-7-dihydro-10-deoxymethynol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线性糖苷配基是甲基霉素生物合成中糖基转移酶 DesVII 的底物:分析和启示
    摘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两个基本结构成分是聚酮苷元和附加糖。苷元的形成由聚酮合酶 (PKS) 催化,糖基化由适当的糖基转移酶催化。虽然已经表明糖基化发生在环状苷元从 PKS 释放后,但尚不清楚与酰基载体蛋白 (ACP) 结合的线性聚酮链是否也可以被相应的糖基转移酶处理。为了探索这种可能性,以线性形式化学合成了作为 N-乙酰半胱胺 (NAC) 硫酯的糖苷配基 10-脱氧甲炔内酯,它是甲霉素和新甲霉素的前体。随后在专用糖基转移酶 DesVII 和激活剂 DesVIII 存在下与 TDP-d-desosamine 孵育,产生极性更强的产物,其高分辨率质量与预期的糖基化产物一致。该研究首次证明大环内酯糖基转移酶也可以识别和加工其大环内酯底物的线性前体,但活性降低但可测量。
    DOI:
    10.1021/ja058433v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Pikromycin Biosynthesis Employing Native Penta- and Hexaketide Chain Elongation Intermediates
    作者:Courtney C. Aldrich、Brian J. Beck、Robert A. Fecik、David H. Sherman
    DOI:10.1021/ja042592h
    日期:2005.6.1
    the pikromycin (Pik) polyketide synthase to generate 12- and 14-membered ring macrolactones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processes underlying polyketide synthesis, specifically the mechanistic details of chain extension, keto group processing, acyl chain release, and macrocyclization. We have synthesized the natural pentaketide and hexaketide chain elongation intermediates as N-acetyl
    pikromycin (Pik) 聚酮化合物合成酶生成 12 和 14 元环大环内酯的独特能力为探索聚酮化合物合成的基本过程提供了机会,特别是链延伸、酮基加工、酰基链释放和大环化。我们合成了天然五肽和六酮链延长中间体作为 N-乙酰半胱胺 (NAC) 酯,并将它们用作与工程化 PikAIII+TE 以及与天然 PikAIII(模块 5)和 PikAIV(模块 6)组合进行体外转化的底物) 多功能蛋白质。这项研究直接证明了这些单体模块在催化一个或两个扩链反应、酮基加工步骤、酰基-ACP 释放、环化生成10-脱氧甲炔内酯和内酯。结果揭示了 Pik 单体对其天然聚酮化合物底物的极大偏好,并提供了与先前使用非天然二酮 NAC 酯底物的研究的重要比较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