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 telluroxide | 77443-9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 telluroxide
英文别名
di(4-bromophenyl)tellurium oxide;di(p-bromophenyl) telluroxide;di[p-bromophenyl] telluroxide;1-Bromo-4-(4-bromophenyl)tellurinylbenzene
di<p-bromophenyl> telluroxide化学式
CAS
77443-99-3
化学式
C12H8Br2OTe
mdl
——
分子量
455.603
InChiKey
DTOOZMJQXAHVS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 telluroxid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nickel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25h, 以84%的产率得到1,1'-碲基二(4-溴苯)
    参考文献:
    名称:
    在环境温度下用硼化镍轻松脱氧碲氧化物、碲酮和硒酮
    摘要:
    据报道,硼化镍在许多转化中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试剂。 1-5 由于成本低、易于制备和处理、不自燃且易于去除,因此它优于许多其他金属催化剂。与其最初作为非均相催化剂的应用不同,硼化镍在没有氢气帮助的情况下用作还原剂,因为它含有吸附的氢。 1 原位制备的硼化镍已被报道用于多种应用,例如还原、6 脱氧,7 脱硫,8 等。在我们继续研究亚砜和硒氧化物 9 的过程中,鉴于用于一氧化硫族化合物 10-12 尤其是二氧化硫族化合物脱氧的试剂缺乏,13 我们尝试使用硼化镍开发新方法,现在报告了芳基、烷基和芳烷基碲氧化物、碲酮和硒酮与从氯化镍 (II) 和硼氢化钠在不同溶剂中在环境温度下原位生成的硼化镍脱氧,得到分别对应碲化物和硒化物。选择二(4-甲苯基)碲氧化物(1a)作为模型底物来研究和优化脱氧条件。反应是用在不同溶剂(如甲醇、四氢呋喃、DMF 和二恶烷)中原位生成的硼化镍以及底物与硼化镍的不同摩尔比进行的。据观察,使用无水
    DOI:
    10.1080/00304948.2012.643702
  • 作为产物:
    描述:
    1,1'-碲基二(4-溴苯)aluminum oxidesodium hypochlori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87%的产率得到di tellur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微波照射,次氯酸钠水溶液介导的硫属化物化学选择性氧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物
    摘要:
    已使用水相开发了无溶剂、快速和高度选择性地将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硫属化物)氧化为相应的一氧化物(亚砜、硒氧化物和碲氧化物)或相应的二氧化物(砜、硒酮和碲酮)通过微波暴露在固体载体上的次氯酸钠。在大多数情况下已达到化学选择性和定量产率。
    DOI:
    10.1139/v10-0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addaka, V. I.; Gar'kin, V. P.; Maksimenko, A. A.,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0, vol. 16, # 12, p. 2210 - 2216
    作者:Naddaka, V. I.、Gar'kin, V. P.、Maksimenko, A. A.、Sadekov, I. B.
    DOI:——
    日期:——
  • Shiryaev, A. K.; Gar'kin, B. P.; Sadekov, I. D.,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5, vol. 21, p. 750 - 751
    作者:Shiryaev, A. K.、Gar'kin, B. P.、Sadekov, I. D.、Naddaka, V. I.
    DOI:——
    日期:——
  • Naddaka, V. I.; Gar'kin, V. P.,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1, vol. 17, # 2, p. 341 - 348
    作者:Naddaka, V. I.、Gar'kin, V. P.
    DOI:——
    日期:——
  • NADDAKA V. I.; GARKIN V. P.; MAKSIMENKO A. A.; SADEKOV I. D., ZH. ORGAN. XIMII, 1980, 16, HO 12, 2581-2587
    作者:NADDAKA V. I.、 GARKIN V. P.、 MAKSIMENKO A. A.、 SADEKOV I. D.
    DOI:——
    日期:——
  • NADDAKA V. I.; GARKOIN V. P., ZH. ORG. XIMII, 1981, 17, HO 2, 401-408
    作者:NADDAKA V. I.、 GARKOIN V. P.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