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itanium(IV)dichloridephthalocyanine | 16903-42-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itanium(IV)dichloridephthalocyanine
英文别名
dichloro(phthalocyaninato)titanium(IV);titanium(IV) chloride phthalocyaninate;titanium phthalocyanine dichloride;Ti(Pc)Cl2;dichlorotitanyl phthalocyanine;2,11,20,29,37,39-Hexaza-38,40-diazanidanonacyclo[28.6.1.13,10.112,19.121,28.04,9.013,18.022,27.031,36]tetraconta-1,3,5,7,9,11,13,15,17,19(39),20,22,24,26,28,30(37),31,33,35-nonadecaene;titanium(4+);dichloride
titanium(IV)dichloridephthalocyanine化学式
CAS
16903-42-7
化学式
C32H16Cl2N8Ti
mdl
——
分子量
631.319
InChiKey
VIEAVKNNJVVRCE-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0 °C(lit.)
  • 稳定性/保质期:
    按规定使用不会分解,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3
  • 重原子数:
    4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9.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0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储存条件:
    存放于密闭、阴凉、干燥处。

SDS

SDS:a823c44786134f13c6d712b334638007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酞菁二氯化钛(IV)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32H16Cl2N8Ti
分子式
: 631.30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钛/氧化钛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 300 °C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itanium(IV)dichloridephthalocyanine 在 H2O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Goedken; Dessy; Ercolani, Inorganic Chemistry, 1985, vol. 24, # 7, p. 991 - 99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1,2-二氰基苯四氯化钛 作用下, 以 1-氯萘 为溶剂, 反应 3.25h, 生成 titanium(IV)dichloridephthalocyanine
    参考文献:
    名称:
    Process for preparing titanyl phthalocyanine
    摘要:
    在一个反应反应器中制备钛酞菁的过程包括钛四氯化物或钛三氯化物和邻苯二甲腈在有机溶剂(例如1-氯萘)中在分子筛的促进下反应,随后水解生成钛酞菁。制备的钛酞菁可用作高质量的电荷生成材料,并可用作有机光导鼓中的电荷生成层。
    公开号:
    US20070155962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olvent Effects on Electronic States of Phthalocyanines
    作者:Toshie Harazono、Iwao Takagishi
    DOI:10.1246/bcsj.66.1016
    日期:1993.4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a π–π* transition (the Q band) of titanium (IV) oxide phthalocyaninate (TiOpc) and phthalocyanine (H2pc) were measured in various organic solven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wavelength of the π–π* transition is dependent on 1) the permanent dipole moment of the solvent, 2)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solvent, and 3) the dispersion force and induced dipole moment of the solvent. A single π–π* peak and its significant red-shift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H2pc in trifluoroacetic acid (TFA) suggested a protonation of the inner nitrogen atoms, leading to H4pc2+. TiOpc in TFA was cleaved, followed by the release of H2pc. The overall reaction was proposed to be as follows; TiOpc + 4CF3COOH Ti(CF3COO)4 + H2O + H2pc.
    在各种有机溶剂中测量了氧化钛(IV)酞菁酸盐(TiOpc)和酞菁(H2pc)的 π-π* 过渡(Q 带)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π-π* 转变的波长取决于:1)溶剂的永久偶极矩;2)溶剂的配位;3)溶剂的分散力和诱导偶极矩。H2pc 在三氟乙酸(TFA)中的吸收光谱中出现了单个 π-π* 峰及其显著的红移,表明内部氮原子发生了质子化,从而产生了 H4pc2+。TFA中的TiOpc被裂解,随后释放出H2pc。整个反应过程如下:TiOpc + 4CF3COOH Ti(CF3COO)4 + H2O + H2pc。
  • Dianionic Titanyl and Vanadyl (Cation<sup>+</sup> )<sub>2</sub> [M<sup>IV</sup> O(Pc<sup>4−</sup> )]<sup>2−</sup> Phthalocyanine Salts Containing Pc<sup>4−</sup> Macrocycles
    作者:Dmitri V. Konarev、Alexey V. Kuzmin、Salavat S. Khasanov、Alexey L. Litvinov、Akihiro Otsuka、Hideki Yamochi、Hiroshi Kitagawa、Rimma N. Lyubovskaya
    DOI:10.1002/asia.201701754
    日期:2018.6.18
    In this study, the titanyl and vanadyl phthalocyanine (Pc) salts (Bu4N+)2[MIVO(Pc4−)]2− (M=Ti, V) and (Bu3MeP+)2[MIVO(Pc4−)]2− (M=Ti, V) with [MIVO(Pc4−)]2− dianion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Reduction of MIVO(Pc2−) carried out with an excess of sodium fluorenone ketyl in the presence of Bu4N+ or Bu3MeP+ is exclusive to the phthalocyanine centers, forming Pc4− species. During reduction, the
    在这项研究中,钛氧基和钒基酞菁(Pc)盐(Bu 4 N +)2 [M IV O(Pc 4−)] 2−(M = Ti,V)和(Bu 3 MeP +)2 [M IV合成并表征了具有[M IV O(Pc 4−)] 2-二价阴离子的O(Pc 4−)] 2-(M = Ti,V)。在Bu 4 N +或Bu 3 MeP存在下,用过量的芴酮酮基钠还原M IV O(Pc 2−)+是酞菁中心所独有的,形成Pc 4−物种。在还原过程中,金属+4电荷没有变化,这表明Pc是非纯配体。Pc负电荷的增加导致CN(pyr)键伸长而CN(亚胺)键交替出现,从而增加了Pc的畸变。Jahn–Teller效应在[eg(π*)] 2二价阴离子基态中很显着,并且还会使Pc大环扭曲。在紫外/可见/近红外观察的Soret和Q带的蓝移当M IV O(PC 2-)还原成[M IV O(PC 。 3- )] 。-和[M IV O(Pc 4-)]2−。通过磁测量,发现[Ti
  •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f Titanium(IV) and Indium(III) Phthalocyanines with Carbonyl-Containing Dyes: The Formation of Singly Bonded Anionic Squarylium Dimers
    作者:Dmitri V. Konarev、Alexey V. Kuzmin、Salavat S. Khasanov、Alexey M. Fatalov、Evgenia I. Yudanova、Rimma N. Lyubovskaya
    DOI:10.1002/chem.201800873
    日期:2018.6.12
    coordination of both carbonyl oxygen atoms of the dye to TiIVPc or InIIIPc. SQ is reduced to the radical anion state and forms unusual diamagnetic singly bonded (SQ−)2 dimers in 3. These dimers have two closely positioned carbonyl oxygen atoms coordinated to InIIIPc. Dianionic Pc2− macrocycles have been found in 1–3. The complexes contain two chromophore molecules at one metal center. However, their
    已经开发了还原方法,用于制备钛(IV)和铟(III)酞菁(Pc)与靛蓝,硫代靛蓝和方酸染料III(SQ)等有机染料的配位络合物,从而使人们能够获得晶体cryptand (K +)} (顺-indigo- ø,ö)2-钛IV(PC 2- )}(CL - )⋅ ç 6 ħ 4氯2(1),穴状配体(K +)} (顺-thioindigo- O,O)2-在III中(PC 2- )} - ⋅ Ç 6 ħ 4氯2(2),和穴状配体(K +)} [(SQ)2 - ø,ö ] 2-在III(PC 2- )} - ⋅ 3.5 C 6 H 4 Cl 2(3)配合物。这些配合物的形成伴随着起始染料还原为阴离子态。过渡反式-indigo或反式-thioindigo到顺1和2中的构象提供了染料的两个羰基氧原子与Ti IV Pc或In III Pc的配位。SQ被还原成自由基阴离子态和形式异常反磁性单键键合(SQ
  • Tomachynski; Chernii; Volkov, Russi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2, vol. 47, # 2, p. 208 - 211
    作者:Tomachynski、Chernii、Volkov
    DOI:——
    日期:——
  • µ-oxo bridged heterometal compound and selectiv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申请人: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公开号:EP1418207B1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查看更多